本报记者 向炜

“‘十二五’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体现在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大众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不断升级、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研发平台不断丰富、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等多个方面。”昨日,市科技局局长肖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不已,“由于加大了科技服务力度,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动力,创出了良好的效益。我市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催生了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难能可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持续“四个工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发挥了科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驱动作用。

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相继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隆重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家;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十二五”期间市级科技项目经费大幅增长;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各县区连续三届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其中潢川、商城、平桥、光山、浉河等县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称号,淮滨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大众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加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信阳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信阳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先后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湖创星众创空间被认定河南省众创空间。积极开展大众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支持并组织多家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参加“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市3家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表现出色,摘得3项银奖。

在这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市科技局积极给予指导扶持。如信阳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创办之初,市科技局专门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在工商注册、政策宣传、政策支撑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其技术研发先后给予了立项支持;在其参赛过程中,全程进行具体业务辅导。该公司不但获得了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优秀企业奖,还成功入围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实践活动,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社会氛围。

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不断升级

“十二五”以来,市科技局按照我市持续“四个工业”的要求,突出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相继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整合项目、资金、平台等科技资源,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扶持力度。2011年以来,我市高端科技园区从无到有,信阳国家绿色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家,有效发挥了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新科技园区的成长壮大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速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2011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引导扶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了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行动计划,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了一批以羚锐制药、天意节能等企业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2015年,我市13家企业一次性全部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创历年之最,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0年4家增加到目前22家。“十二五”期间,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由“十一五”末1家增加到目前5家;新培育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24家,新培育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余家。

研发平台不断丰富

2011年以来,我市加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支持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倍增计划,积极创建高端创新平台。省级院士工作站从无到有,总数达到7家,其中两家院士工作站获河南省优秀院士工作站称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由2010年的8家发展到2014年的25家,2015年新培育申报11家待批;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数量达到15家;批准组建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平桥区被认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力扶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信阳市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支持,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11年以来,我市共争取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00余项,项目资金超过1.1亿元。特别是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1年-2014年,我市连续四年成功争取了4个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5年,我市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申报的“格里芬压力浇注技术在ABC铸钢车轮制造工艺中的应用”、信阳天意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石膏基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研究与规模化生产示范”、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糯米制品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信阳市农科院与省农科院联合申报的“芝麻油菜新品种选育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四个项目成功获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了我市一次性立项4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历史性突破。这些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重点解决制约我市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实现科技与经济有力结合,加快推进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项目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轻质保温建筑陶瓷饰面材料及其生产技术研究”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1年以来,共获省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奖励市级优秀科技成果187项,其中一等奖40项。2011年以来,我市专利申请量达3825件,专利授权量达2597件,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专利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我市围绕产业链组织创新链,引导和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引进、嫁接优势科技创新资源,成功引进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在我市建立分中心。我市黄国粮业牵头组建的“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入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成为我市第一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市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准组建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市“航空航天用高端紧固件研发创新型团队”、“茶树遗传育种与生态栽培创新型团队”等一批研发团队被批准组建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制订了《信阳市科技发展计划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申报、评审立项及经费下达程序》、《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工作实施方案》,以及《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对项目评审的程序进行细化,进一步规范了科技项目管理程序,使科技计划管理、项目评审工作更具规范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意识和水平,主动做企业创新的服务员、科技政策的宣传员、项目申报的辅导员、科技合作的联络员。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企业服务月等活动,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奖励性后补助等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市科技局先后荣获“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完成责任目标优秀单位”、“信阳市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