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浩

检察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涉及大量的国家秘密和检察秘密,万无一失地做好保密工作也成为发挥检察机关职能,及时、准确、有效打击各类犯罪的重要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检察系统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各种办案软件和管理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化环境,是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保密工作存在的隐患

保密意识有待增强,保密工作制度亟待完善。目前,部分检察干警保密观念淡薄,没有将保密制度法规教育落到实处,有一定的麻痹思想,认为保密只是个别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一些涉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个别涉密部门管理松懈,有的部门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存在泄密隐患。 保密机制尚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管缺失,防范能力滞后。

保密知识学习不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内容、手段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泄密渠道增多,窃密手段隐蔽性增强,迫使保密工作从观念到防范方式都要进行根本性转变。可有的干警不适应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对保密法规学习不够,对应用系统规范化操作不熟,对信息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够。

密码设置不规范。有些干警密码意识淡薄,疏于安全防范,对涉密的计算机未设置开机、屏保密码,对涉密电子文档未做加密处理,对各项应用系统设置的用户密码过于简单,使无关人员轻易操作计算机进而查看、窃取检察秘密有了可乘之机。

移动存储设备管理不够规范。随着检察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保密对象迅速扩大,储存工作秘密的计算机(包括便携式)、计算机软盘、优盘、录音(录像)光盘、无线电通讯设备等都成为了保密对象。而此类保密对象的出现,给保密工作的管理带来了更大难度,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携带移动存储设备在单位内部和外部使用的现象,检察秘密随之游移于工作环境与公共环境之间,使泄密的几率大为增加。

做好保密工作举措

保密组织规范化。新县检察院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由检察长亲自担任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保密工作负总责。单位领导要做到经常检查、督促保密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注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重点管理,成立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监督各种管理办法与规定的执行,层层落实责任,狠抓安全措施落实。

保密教育常态化。新县检察院加大对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组织观看保密教育片,组织学习上级院保密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对新进人员,第一堂培训课主讲保密知识,每季度集中对全院干警进行1次以上的保密教育,使保密教育常态化。

保密制度科学化。新县检察院制订和完善计算机保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计算机保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计算机保密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制,严格计算机保密技术处理,严密上网信息的保密审查,严防涉密信息在互联网上存储和传输,避免办公办案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交叉使用导致泄密,确保网络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行和保密安全。对全院所有接入内网的电脑安装保密提示软件,粘贴警示标识。

保密落实责任化。新县检察院领导切实担负起责任人的职责,对计算机保密工作做到常过问,加强对保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强化对涉密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涉密载体、涉密信息传输和活动的保密管理,突出保密工作重点,努力提高保密工作质量。切实加大保密检查力度,坚持保密检查制度不松懈,查隐患,堵漏洞,把好保密安全关。同时,把计算机保密工作纳入全院目标管理考评,对违反保密工作制度和规定的情形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作者系新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