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广义 李浩)10月28日,浉河区纪委监察局组织召开第二次“四风”问题会商研判会。会上,由督察员、监督员、信息员组成的“三支队伍”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四风”问题新动向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研判,并就如何解决问题共同会商,献计献策。
“‘狡兔有三窟、树倒根仍在’,虽然部分违纪行为的‘隐身衣’被掀掉,极少数领导干部为官不为、贪图享受在表面上有所收敛,搞形式主义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有极少数人仍不把中央的禁令当回事,个别人牌瘾、酒瘾难戒,依然热衷于暗地里坐摊吃饭支牌局,有的单位落实‘两个责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对干部作风建设不敢抓、不真抓。”一位监督员在会上这样发言。
“要做好下一步的作风建设督察工作,就需要各单位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重点整治的问题和领域,加大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有些同志针对这些“四风”问题说。
“只有深入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才能形成整体效应,上下联动、内外同步。”浉河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徐晓充分肯定了“三支队伍”的监督力量,“除此之外,纪检监察机关还要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履职到位。通过对一些典型“四风”问题要做到随时查处随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
据悉,“三支队伍”建立以来,该区查办基层党风政风典型案件179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68人,挽回群众损失325万元,涉农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53.5%,基层党风政风得到进一步好转。
平桥区“三支队伍”为“四风”问题把脉会诊
本报讯(记者 姚广义 李浩)“现在‘四风’问题表面上有所减少,但产生‘四风’问题的思想根源还没有消除,‘看风头’、‘等待观望’、‘侥幸心理’等思想因素还在。”10月27日,平桥区纪委召开“三支队伍”“四风”问题会商研判会时一位督察员这样说。
原来,为了进一步建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长效机制,按市联合督查办的统一安排,平桥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一支由督察员、监督员、信息员组成的“四风”问题研判队,定期召开研判会,为“四风”问题把脉会诊。
“在公款吃喝方面,为了逃避被举报和检查,一些单位或个人改换门庭,由去大酒店吃饭转移到机关食堂、郊区农家乐及居民小区的私人会所或家庭菜馆,有些单位为了躲避被查处,将大额消费化整为零,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有些单位在固定饭店秘密挂账,风声紧的时候不结账,等候合适的时机以各种理由和名目进行集中处理,想方设法将公款消费合理化,使检查人员很难在单位账目上发现问题。”会上一位信息员反映,“在车辆使用方面,在大力整治‘公车私用’的情况下,‘私车公用’成为新的腐败点是部分单位以工作量大,公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以私车办公事为借口,‘私车公用’,为私车补助燃油费,领导私车的运行费用以公车名义在单位报销,虽然上下班、外出游玩都开私家车,但油费、维修费、过路费、罚款和审验费都是由单位承担;有些领导在纪律检查时,节假日将公车封存,但检查过后,又公车私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有些工作人员晚上将公车开回家,但为了避免造成影响,在其他小区或比较隐蔽的地方停放。”
“要积极开展明察暗访,保持日常督察高压态势不放松;要严肃问责,加大通报曝光力度;要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监督方式;要完善制度,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为解决存在的“四风”问题,大家纷纷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