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以《今年将全面推开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应急救助基金让所有病人及时治疗》为题,用3分14秒的时间报道了我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情况。
《朝闻天下》主持人:
随着医保覆盖面扩大,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所改善,但是那些身份不明的病人或者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的患者仍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从2013年开始,试点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今年年底以前,这项制度将会全面推开。
字幕画面:
疾病应急救助的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受伤或发生急危重症、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费用的患者,先由责任人、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如果上述渠道或支付有缺口,再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不得用于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的患者。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省市级政府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国家财政对财力困难地区予以补助。
记者画外音: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再次强调,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助急诊病人。
《朝闻天下》主持人:
正在各地推行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目前已经累计救助患者40.1万人,申请救助基金24.69亿元。
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画面、同期声):
“何医生,何医生……”
记者画外音:
患者魏国成(音),30岁,河南信阳市农民。他癫痫发作,已经剧烈抽搐两个多小时了。患者母亲李女士说,家里欠了将近20万元外债,这次来医院她向邻居借了500块钱,根本无力承担抢救费用。
患者母亲李女士(接受采访画面):
心里老是觉得堵得慌,多大的压力呀!
记者画外音:
幸运的是,医生告诉李女士,去年,信阳市出台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没钱的病人和不明身份的病人,由政府买单。没有了后顾之忧,医院由过去的不得不救变为全力抢救。
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余敏(接受采访画面):
不管他给不给钱,我们都要先抢救、先治疗。
记者画外音:
按照规定,患者的抢救费用,先由医院垫着。急救期结束后,卫生部门将联合公安、民政等部门核查,审核合格后,政府再将这笔费用支付给医院。
患者母亲李女士(接受采访画面):
命是保住了,心里这阵好受一点儿。看昨天那都没有救了,这些医生抢救得可及时了。
记者画外音:
以前像魏国成这样的患者,曾经是不少医院的老大难问题。不能推诿,救了命还要赔钱。
信阳市中心医院院长任书伟(接受采访画面):
欠费的问题对我们医院来说,是困扰我们医院发展的一个难题。2013年以前,每年就有100多万元收不回来。
记者画外音:
去年下半年以来,信阳市共有5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得到应急救助,支付金额64万元。
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乔新江(接受采访画面):
现在我们疾病急救这个机制建立起来以后,可以说兜住了底线。就是让所有病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治疗。
(根据央视《朝闻天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