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李浩
反腐高压不能松懈。今年年初,有媒体点赞中纪委“蛮拼的”,因为新年首个工作日就有“老虎”落马。
纪律审查是纪委最重要的权力,用好手中权力,营造高压态势,信阳市纪委今年也是“蛮拼的”。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立案595件,位居全省第4位。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711件,同比上升64.1%,其中县处级干部案件19件,同比上升35.7%,乡科级干部案件119件,同比上升46.9%;党政纪处分715人,同比上升67.8%,其中县处级干部12人,同比上升71.4%,乡科级干部119人,同比上升52.6%。
纪律审查不能总是“老方子”单曲循环。为使每一个“苍蝇”不漏网,全市各县区纪委都部署开展了农村基层干部有关事项的申报工作。
基层干部的房产、车辆,承包农田、林地、水面等信息,被一一记录在基层干部信息库中,并与社保低保等信息系统进行比对,以便于可以及时发现农村基层干部及其家庭成员违规领取低保、虚报冒领粮油补贴等问题。
除此之外,异地办案、交叉办案、联合办案等方式,有效地破解了“脸熟难执纪”问题。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在查处罗山县山店乡鸡笼村原支部书记违纪案件时,查实了违反组织程序选举、截留公益林补偿金、套取财政资金、设立“小金库”等18个问题,责任追究乡、村两级干部8人。
7月10日,新县千斤高中礼堂里十分肃静,这里正在召开新县2015年上半年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件通报会。
新县千斤乡徐畈村党支部书记会后找到该乡党委书记说:“认真反思,感觉我家‘老二’家享受农村低保政策不恰当,我有责任有错误,回去我就召开会议研究将他已领取的低保金收回来,请求组织给我处分。”
“以前打政策擦边球,抱着‘违纪不违法’的态度,大不了接受批评,顶多是个警告,没想到,纪委动真格了。”会后,千斤乡冷大湾村党支部书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把违规领取的粮油补贴资金48500元立即上交纪委。
以案例警示,加强廉洁教育,警醒基层干部。截至8月6日,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共通报基层违法违纪典型案例35批,涉及被处理基层干部180多人。目前,全市9个县区纪委45名干部分别深入195个乡镇,对7800多名乡镇干部和10064名村干部进行了面对面警示教育,让他们吸取教训,增强廉洁意识,不再成为“苍蝇”群体中的前赴后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