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宁 李亚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取得良好效果。反腐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为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对“苍蝇”同样需要用重典,出猛招,下狠手。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高度重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根治腐败,监督先行。为解决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市纪委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队伍,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建立“四中心一平台”,即“三资”代理中心、村务监督中心、速查快办中心、远程廉政教育中心和纪委书记短信平台,由乡镇纪委牵头,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发生在群众身边问题“有人管”。
目前,全市9个县区195个乡镇(办事处)的“四中心一平台”已全部建成,2766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三资”管理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和远程廉政教育站。
截至8月底,信阳市纪委共排查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线索677起,目前已查结558件,办结率为82.4%,党政纪处分313人,约谈函询131人(次),追究相关领导责任107人。9月17日,“清风中原行”信阳站正式启动,来自省市媒体的记者深入基层,聆听基层群众的呼声,深入感受我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貌的焕然一新。
“三资”代理:还群众一本“明白账”
息县白土店王大围孜村原本是个软弱瘫痪村。因该村集体苹果园、村窑厂以往没经公开发包引发群众不满,群众上访不断,该村20年换了14任村支部书记。在今年集体资产资源集体清理中,村清财小组将已到承包期的果园收回,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公开发包,两项发包通过公开竞价,为集体增加了64万元的集体收益,获得了群众的信任,缓解了干群矛盾。
“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提起“三资”代理的好处,息县曹黄林乡冯庄村报账员乐祥兵津津乐道,“之前村里是一笔糊涂账,现在村里每花一分钱,都需要党员、村民代表研究,开出理财清单并审核、签字、盖章。这样一来,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目前,息县全县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清理规范工作已按预定时间顺利完成。全县共清理出资产7738处,涉及金额51694万元;资源306处。清理后的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纳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三资”代理中心扼住了钱权勾结的入口。息县纪委采取任务交办、现场督查、定期听取汇报等形式,把“三资”管理的任务压给财政部门,督促财政部门建立监管制度,组织力量对全县乡、村两级“三资”重新清理登记,建立台账,实行定期核查。目前,全县乡、村两级“三资”已全部清查一遍,在清查中查处涉及“三资”案件18起,处分21人。
村务监督:让群众“当家做主”
历年的教师节,罗山县潘新镇徐寨村总会出资1700元为村里的17位教师每人买一份纪念品庆祝节日。但在今年9月8日的村委会会议上,这一决定遭到了否决。“我认为这项决定不妥,违反了八项规定精神,不能执行。”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房启明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代表们的提议,最终村委会采用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意见,按照学校申报情况,对4名优秀教师和5名获得镇级以上奖励的教师给予奖励。
村务监督监出“廉洁乡村”。10年来,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工程“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记录是罗山县尤店乡钓鱼台村全村人的骄傲。“廉洁乡村”钓鱼台的“四零”记录全因看得见的监督、管得住的权利和能做主的村民。
乡镇村务监督中心为村官权力上了“铁笼子”。今年以来,我市各乡镇村务监督中心认真履行职责,督促村务监督委员会大胆监督,纠正侵占国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36起,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速查快办:快速高效解决群众问题
“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重在一个‘快’字!”罗山县潘新镇党委书记江燕如的一席话不仅代表了基层群众的心声,也彰显了我市纪检监察机关严惩基层腐败的决心。
坚持一个“快”字,体现一个“稳”字,有针对性地选择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重点查办是潘新镇纪检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宗旨。2015年5月14日,潘新镇纪委接到群众反映肖庄村委委员兼文书郑某冒领油菜补贴款问题,镇纪委立即启动速查快办程序,仅用一天时间就查清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将郑某冒领的油菜补贴款2400元收缴财政账户,并给予郑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由于反映人在外地,镇纪委及时通过电话向反映人反馈查处结果,反映人非常满意,并给潘新镇纪委发来感谢信。
以速查快办中心为依托,浉河区董家河镇积极开展全镇作风建设督察、惠农涉农政策资金的清查治理整顿工作,同时还对“三基”(基层干部、基础领域、基本权益)领域涉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举报件积极查处。今年上半年,镇速查快办中心通过上级转办、群众举报、来电来访等方式受理群众举报6起,处理办结6起,结案率100%。
速查快办中心为群众问题办理开通了绿色快速通道,以此为平台,提高了基层部门为民服务的质量和办事效率,也达到了群众满意、震慑违规违纪人员、教育一片的效果。
远程廉政教育:为廉政教育“搭台唱戏”
丹桂飘香,晴空一碧,秋日的浉河区董家河镇睡仙桥村风景如画。走进村委会,一股清廉之风迎面而来,在廉政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几十位村干部和群众正在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这样的集中学习活动每个月不少于1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党员干部对政策法规的理解,避免村干部违规使用手中权力,避免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影响力深远等特点,使其成为廉政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廉政文化建设更广泛、更生动、更富有成效。淮滨县以基层党员远程教育中心为载体,在19个乡镇建立远程廉政教育中心,并接通全县293个村级远程廉政教育网点,定期对乡、村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今年以来,该县乡、村两级共组织收看527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6000人。
在息县曹黄林镇凉亭村,有一个廉政文化园远近闻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党员干部来此的目的并非单纯赏莲,而是抬头看廉、举头思廉,使清廉之思跃然于脑海,清廉之气萦绕在心畔。该镇通过远程廉政教育给广大干部群众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关怀与熏陶,让群众成为廉政文化的知情者、参与者、监督者,将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延伸到村镇的每一个角落。2015年,全镇已累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212场,接受教育1546人次,切实做到把纪律讲在台上、挺在前面、落实到行动上。
纪委书记短信平台:强化服务高效便民
2014年5月18日,我市纪委书记手机短信举报平台正式开通运行。该平台共有10个“10639”开头的公益号码接收社会各界的举报短信,市纪委书记和9个县区的纪委书记每个工作日批办两次,直接转交业务部门和责任单位办理,这也是我省范围内开通的第一个纪委书记手机短信举报平台,并且,在今年6月中旬,全市195个乡镇(办事处)也开通了纪委书记短信平台。目前,我市纪委书记举报短信平台已形成市、县、乡全覆盖。
纪委书记短信平台一开通,就有群众点赞:“我们可以直接给纪委书记反映问题啦!”诚如所言,纪委书记短信平台架起了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畅通了民意监督渠道。今年夏季征兵工作期间,浉河区董家河镇各村支两委和相关责任人就收到了廉洁征兵的短信,要求他们在征兵期间严禁吃拿卡要,搞不正之风,谋取不当利益。今年6月10日,该镇纪委书记短信举报平台接到余庙村村民胡孔友投诉:该村村民刘斌私人挖建鱼塘,占其个人土地50多平方米,该村干部在接到其个人的反映后没有积极处理,其遂向镇纪委举报村干部慢作为。镇纪委举报平台接到该举报后,立即安排镇速查快办中心进行调查,核实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得知,原来村委会干部因忙于处理其他事务没有及时到场处置,并且没有给胡孔友解释清楚,造成村干部慢作为的现象。经过沟通调解,胡孔友反映之事马上得到顺利解决,镇纪委短信平台充分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
在董家河镇纪委书记短信平台上,记者看到,举报短信自动隐藏后4位号码。除此之外,举报人的短信在保存期限内无法删除,而且无法篡改;纪检工作人员下载举报人信息,将在系统中留下下载记录。同时,该举报平台通过数据专线点对点传输,与其他网络隔离。
为期两天的采访,一项项规范严明的制度准则,一个个群众拍手称赞的鲜明案例,无不昭示着“公生明,廉生威”的要义。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无论社会怎样进步,筑牢基层党风廉政工作的防线,绷紧党员干部正风肃纪的弦,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豫南大地上基层党风廉政画卷的绘就者乘兴挥毫、笔墨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