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等一系列会议精神,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简政放权,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本报特开辟“促增长、保态势、抓落实”专栏,陆续刊发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
本报记者 向炜
让我们把时间先拉回到2014年1月10日,在当日上午召开的信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瑞民在讲话中对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定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在产业集聚区,重点在工业。所以,我们要更加聚焦聚神聚力工业发展,持之以恒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概括起来说就是继续坚持持续求进。并明确将继续把工业发展作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现代工业为主的新兴产业。
一年后的2015年1月13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瑞民在讲话中指出,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事项取得重大进展,信阳经济得以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充分证明在新常态下,信阳完全可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郭瑞民强调,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核心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继续坚持“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总要求,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持续打好翻身仗,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进一步强化持续求进,成了近年来我市发展经济的主旋律,坚持“进”、突出“进”,自觉主动地把新常态的变化转化为创造优势、抢占先机的机遇,我市通过把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信阳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要求,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大投资力度,注重招大引强,调整产业结构,全市产业集聚区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全市产业集聚区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可以用一组数据加以佐证,年初全市确定的切实抓好的‘三件大事’,截至目前均有了快速推进。”市发改委主任郑先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据介绍,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已集聚电子信息企业86家,初步形成智能通信终端、智能显示终端两大产业链和智能手机、伯皇IT两大产业园,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手机产业基地”。示范区内天扬光电集团主辅生产线已达26条,上半年液晶模组产量达200万片,实现产值13亿元。
国际家居产业小镇集团化、体系化引进项目57个,已开工25个,完成投资50亿元,天一窗业等4家企业5条生产线建成投产,预计年底前再开工项目10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25个以上,今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
义乌国际商贸城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一期项目完成征地1547.5亩,拆迁139户,迁坟2978座,均完成征拆任务的80%以上,已与淘宝签订30万平方米首批使用协议,与浙江义乌、白沟箱包、双流食品等3万多家商户签订了入驻意向协议。
每两周召开一次的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协调例会上,也是好消息频传: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端制造和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家居、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6个产业集聚区已晋升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另外7个也有望今年全部晋级。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以现代物流为主导产业,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14家。其中,鄂豫皖一日达物流产业园计划投资10亿元,已完成投资2.2亿元,本月底日单可达5万件。
这场自2012年开始的每两周一次的全市重点攻坚项目督导协调例会,旨在集中解决产业集聚区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各类问题,到了2015年的9月7日,已是第59次。记者从第59次通报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重点攻坚项目共103个。其中,在建项目80个,总投资42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8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21.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7.8%,快于时序进度18.3个百分点;目前,在建重点攻坚项目建设较快,80个项目中已有缔造电器、万庄物流园、黄淮大丰收等23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前期项目23个,总投资185.6亿元。这充分表明我市重点攻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1月至7月,电子信息、食品制造、家具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49%、28.1%、27.4%,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39.3、18.4和17.7个百分点。
本次例会对部分需抓紧抓实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督促和调整:一是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区晋级升位,力争到年底各项指标达到省一星级标准。二是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工作,力争到年底前再开工一批主导产业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攻坚计划。三是落实好省里有关政策,对照现阶段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另外,共有中联交通标准件产业园二期(明港)、山信食品产业园一期(商城)等2个项目完成全部建设内容,调整为当年竣工项目。
来自市统计局的初步核算显示,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0%,较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居全省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2%,居全省首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6%和19.0%,均居全省第5位。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四个工业”理念,坚定不移地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持续求进,促成了全市工业蓄势发展的大好形势。去年,我市有6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有2个产业集聚区被授予全省“十先进”、“十快”产业集聚区。这充分说明信阳大力发展工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路子是对的、措施是有力的,省委、省政府对信阳的发展成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