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浩 通讯员 何泽垚
8月5日, 早上五时许,天刚蒙蒙亮,淮滨县台头乡胡寨村已经热闹起来。近百辆装满葡萄的三轮车沐浴着晨光驶往县城,忙着去赶早集。这是葡萄下市以来,胡寨村民每天的生活。
胡寨村与葡萄在当地一起火起来,也就是近几年的事。2009年,村民任远堂4兄弟带着葡萄种植技术返乡创业,在村里率先种起了葡萄,从此改变了这个闭塞村落的种植结构。几年下来,近百户村民种起了葡萄,村里种植葡萄规模已达上千亩,胡寨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一大早出去,一车能卖个四五百元钱。”任远堂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家种了30多亩葡萄,亩产有三四千斤,一年下来挣个二三十万没有问题。”作为村里致富带头人,任远堂的思路总是走在村民前头。为了做大葡萄产业,他发起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葡萄商标,采取工厂化种植管理,带动本村和周边6个村种植,总种植面积2000多亩。
“冷库有了,品牌叫响了,俺村的葡萄更不愁卖啦!”任远堂谈起“甜蜜蓝图”很自信。最近,他正忙着建冷库,一间300平方米的冷库刚打下地基,月底就能建成,仓储保鲜可以调节葡萄价格,村民会有更多收入。
中午11时许,阳光开始强烈起来,卖葡萄的村民陆续回来,去时装满葡萄的三轮车都空了,满脸喜悦的村民相互询问着今天的行情。一些村民吃完午饭,马上到园里准备摘夜市卖的葡萄。
炎炎盛夏,胡寨村的村民正经历着一个忙碌而甜蜜的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