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宝

7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7月8日下午,展览正式向公众开放,开馆不一会儿,纪念馆内已是人潮涌动。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抗战纪念馆,回顾中华民族那段刻骨铭心的抗争历史。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的主题展览,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打造系列历史纪录片《抗战史上的今天》,和即将举行的抗战胜利日阅兵等,一道构成了国家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景观,鸿篇巨制、规模恢弘,这无疑有助于唤醒民众对抗战史的记忆,同时,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也能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先辈们对国家的情怀以及克服艰难的勇气。

时间往前推移,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期间,日军攻城略地,制造了无数的惨案,同时,在这期间也涌现出一批人物,像王铭章、戴安澜、杨靖宇、左权、张自忠等人,他们为国而战,在各个战场阻击日军的入侵,直至耗尽最后一份力。当下,很多青少年对抗战史的记忆,还停留在中学课本上的粗线条呈现,或者停留在“抗日神剧”里戏谑的演绎。没有“现场感”的真实和细节,抗战史如何才能深化成深入灵魂的记忆?

令人感动的是,有人在默默地打捞身边的抗战史。比如,早在2010年,湖南图书馆花费5年时间,寻访到140位健在的湖南籍抗战老兵,并结集成图书《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出版;2015年5月,信阳日报社组织实施“大别山抗战记忆”主题报道活动。其中,朱锡纯25万字的长篇回忆录《野人山转战记》,成为最鲜活的素材,详实记载了发生在野人山上的点点滴滴,艰难、困苦、悲惨、温情、信心……笔者相信,这样的书人们读后将成为终生的记忆。

抗战史应当成为每一个国人的记忆,尤其是青少年这个承载着国家希望和民族未来的群体,少些暴戾之气,多些理性思考,在宽容和博爱中间,注入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由此,有必要让抗战史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不单单是从课本上了解这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青少年融入历史,以身临其境的态度体验、感受和反思,从而真正对历史更加敬畏、对历史人物更加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