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记者采访王义祥。本报记者 郝 光 摄 |
□本报记者 栗 萍 郝 光
胡瑜珊 马迎春
6月的豫南大地,万木葱茏,山青水碧。6月5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一行前往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采访抗战老兵王义祥。
得知记者要来,王大爷远远地就迎到村口。一见面,记者夸赞老人身体硬朗。他高兴地指着脚下的小道说,这是他两年前让人铺上的砂石,下雨天好走多了。小道两旁种满了果树,紫红的桑葚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板栗树上开满了毛茸茸的白色小花,飘散着阵阵清香……
在王大爷家院子里一棵高大的李子树下,老人向记者打开了尘封了几十年的记忆。
12岁参军
枪林弹雨中见证了战争的惨烈
1931年出生的王大爷是郑州新密人,由于父母早亡,年少时期生活凄苦。1943年,他参加了新四军。后来,他在部队上了不到一个月的学后,便随军南下。
说起随军南下的故事,王大爷有些激动,正是在那一年,他亲历了一场与日本鬼子的战斗。
部队南下路过桐柏时,王大爷所在的部队得知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大队的日军。由于日军武器装备精良,新四军没有硬打,就和日军斗智斗勇,先派了一个班进城打探情况,随后大部队才跟进夜袭。面对日本鬼子,新四军抱着“打死一个少一个”的念头,满腔热血、拼了命地打,战斗十分激烈。
“那一夜,我们和日本鬼子整整打了近三个小时,牺牲十几人。”说着说着,老人停顿了,或许他不愿意再想起那些惨烈的场景。良久,老人才回过神来:“不过,那一次,日军死了一百多人,其他的鬼子全部投降!”
听着王大爷讲述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记者便问道:“您当时那么小,怕不怕啊?”此时的王大爷一脸的大义凛然:“怕死就不扛枪打鬼子了!”
小时候目睹日军残暴
很恨日本鬼子
“小时候在家乡见到过驻扎在那里的日本鬼子,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时就很恨他们!”
如今谈起这些,王大爷仍义愤填膺:“有时候日本鬼子的飞机呼啸而至,炸死我们村里的很多人!”
据王大爷介绍,他邻居家的女人就被日本鬼子奸污过,如今那个女人已经去世。“日本鬼子简直不是人,把那女人侮辱后,还把她推到粪坑里想把她淹死。”说这话时,王大爷一脸气愤。
王大爷说:“日本鬼子只要见到女的就侮辱,禽兽不如!那时候,女人都不敢出门,大姑娘小媳妇如果非得出门,也要把脸涂上锅灰。”
再忆抗战胜利
仍难忘当年的欣喜若狂
王大爷告诉记者,就在桐柏的那次战斗后不久,日本鬼子就宣布投降了。如今,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欢天喜地庆祝抗战胜利的场景。
抗战胜利了,老百姓是最开心的。王大爷回忆:“那时候穷,老百姓也没啥家当,但是在庆祝胜利时,每个人都会把家里能用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庆祝!”
玩狮子、放鞭炮、踩高跷……这些都是当时庆祝抗战胜利的最好方式。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涌到街头,到处是如潮般的欢呼声,喧天的鞭炮、锣鼓声……亲历过抗日战争的王大爷,看到胜利这一天的到来,更是激动不已、彻夜难眠。
70年后,战火的硝烟早已飘散在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中,无数战友的牺牲,才换来了现在的好生活。我们应当永远记着他们!”这是王大爷经常对子女们说的话。
抗战胜利后,王大爷因身体原因离开了部队,随后来到了信阳杜河村定居,在这里白手起家,娶妻生子。如今,他正以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晚年生活:老两口自己种菜,每个月还有国家补贴,两个女儿和五个儿子也都在身边,感觉很知足、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