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友
持续不断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让“任性”的权力大为收敛。可是,“权力的傲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积久形成的官僚主义和官僚习气,很难说消失就消失。遏制“权力的傲慢”,其实不仅指打消一个干部表面的倨傲和颐指气使,更在于引导和教育他们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如何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服务。这些问题倘不加以重视,“权力的傲慢”极有可能衍生成“权力的腐败”,损人害己毁事业。
也许有人觉得,自己所在的“清水衙门”“没权没势”,不存在官腔官调、官僚主义。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从本质上看,一定的级别和职位,意味着权力的行使、资源的调配,展示的是执政能力、治理水平,体现的是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盖个章,是行政权;出个文,是决策权;发个言,是话语权。切不可小看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手中权力,更应告诫自己要手握戒尺,真正做到用权为民。
防止“权力的傲慢”,还是要强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权力集中、权力过大,让一些掌握权力的人肆无忌惮享受着“权力的快感”,使“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寻租化”成为多年难除的痼疾。在此,有必要强调继续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分解权力。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病,有待下猛药、治顽疾。更要防止一些审批改革明减暗增,玩数字游戏;或者把权力“左手放给右手”,“藏猫猫”。只有改到实处,群众才会真正受惠于改革,有真切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