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城区道路上,时常会发现边打手机边开车、行人乱穿马路、路边乱停车等现象,甚至会碰到个别驾驶员把车辆停在路中间与熟人聊天的场景。这些出行陋习制造出了林林总总的交通乱象,是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顽疾。因此,“治堵”先要“治人”,要倡导市民文明出行,切不可让交通陋习给道路“添堵”。

对于当下的信阳来说,文明出行更显不同寻常的意义。在4月25日召开的全市创卫表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上,市委书记郭瑞民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称为民生工程,他号召全体市民参与其中,以文明城市人应有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增强我市文明和谐“软实力”。城市文明涉及方方面面,但和每个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文明出行。路畅才能心顺,礼让彰显文明,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主管部门多措并举,更需要市民的自觉行动。

倡导文明出行,摒弃交通陋习,不仅要“事后管”,更要“源头治”。5月份,我市已经开展酒后驾驶、闯红灯等整治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这种“事后管”的途径对摒弃交通陋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们还应注重“源头治”。从源头治,就要从学校教育开始,从小培养公民的文明素质;从源头治,就要从驾校教育开始,规范驾校教学行为,严格安全文明驾驶操作的考核;从源头治,就要从社会教育开始,培育全社会的规则意识。

倡导文明出行,摒弃交通陋习,不仅要靠“他律”,更要靠“自律”。摒弃交通陋习需要“他律”,交警执法管理、志愿者上街劝导、媒体监督曝光……就像是球场上的裁判,有必要对违规者喊“暂停”,亮“黄牌”,确保场上的每个运动员守住规则;但是,仅靠裁判是不够的,还需要运动员有自律意识,有对规则的敬畏意识,这样才能保证赛场上的良好秩序。在交通出行方面也如此,我们应该把交通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抛弃交通陋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李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