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马迎春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要成为一个有温度、会思考、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刘友军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教育格言,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977年出生的刘友军是从偏远的农村中学开始踏上从教之路的,在近20年的教育历程里,他始终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从1997年任教以来,不管是在农村中学还是在市九中和市七中,不管是担任英语教师,还是担任学校领导,刘友军都一直倾尽真情。现在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读博的高志全每当回首自己的求学路时都会眼圈发红、饱含深情地说:“身为农家孩子,在我学习状态处于最低谷和家境最为困难时,多亏了刘老师持续的资助和鼓励才使我坚持追寻我的求学梦,才有我现在的生活。”

2013年,因工作需要,刘友军由市九中调入市七中担任副校长,可当时他在九中所教的班级还有3个多月就要中考。他担心临时更换英语老师和班主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家长的情绪。他决心扛下重担,那几个月,他每天都在七中和九中之间来回奔波。不久,他因过度劳累而患病,不得不接受手术。手术之后,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立即踏上讲台……中招成绩揭晓,孩子和家长纷纷由衷地向他道谢,他的脸上才露出了坦然而幸福的笑容。

有人说,刘友军是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的“拼命三郎”。但是,多年坚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刘友军自己深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仅仅靠感性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努力探索创新一套科学理性的教学方法。现供职于上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刘昕一提到刘友军就说,“我刚上初中时曾经最烦英语了,几乎没及格过!幸亏初二转到军哥(学生对他的昵称)班,他标准流利的口语、幽默得体的谈吐、灵活多样的方法、宽容耐心的教导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英语,我很幸运在初中时遇到军哥这样的好老师!”

进入七中,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刘友军的身上多了学校管理的重担。身为一名学校领导,他深知自己肩负的管理责任。在其分管的政教、团委、综治安全、体艺卫等工作上,他和同事们一起钻研,敢于探索新路子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校园安全无小事,刘友军深知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他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以及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强化了校园安全意识,有效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自我防护技能。通过创新管理,刘友军分管的体艺卫方面工作也卓有成效。在学校田径运动有优势的基础上,他提议组建了校园足球队和篮球队,师生坚持阳光运动和大课间活动,这些举措丰富了学生生活,强健了学生体魄。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刘友军带头将校报《七彩虹》办得精彩纷呈,开展诚信考试、读书活动、征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七中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刘友军认为教育贵在坚持,静候花开,价值在于奉献。他先后获得1998年度、2010年度浉河区优秀教师、浉河区教育系统 “四好教师”、文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是,刘友军并不满足于此,他要继续前行。他认为点点滴滴的付出,长长久久的坚守,只为了桃李更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