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特殊教育学校,黄学禄将军用刚学会的手语和孩子们交流。华 唯 摄

他戎马一生,参加过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写就传奇军旅生涯;他退休十几年来,一边坚持深入部队、学校讲课,一边研读党史军史写下百余万字的《千秋功业》等多部著作,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肯定;他生活俭朴,眷恋故土,心系家乡教育事业牵挂孩子们的成长。

他,就是济南军区原副政委黄学禄中将,一位从大别山红色土地走出来的布衣将军。

这一次,他又带着一份厚礼,看望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来了。

5月17日上午,初夏时节的申城风和日丽。黄学禄中将在走访市特殊教育学校期间,得知家乡报社的记者请求做个专访,便欣然应允。

故土难忘 桑梓情深

从走进校园到接受本报记者访谈,黄学禄将军始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但举手投足间又透着一名职业军人、一位将军特有的干练和威严。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接待室里,77岁的黄学禄将军和记者相邻而坐。将军上身穿深蓝色西装、白色衬衣,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削,虽然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1938年,黄学禄出生在浉河区柳林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很小就失去双亲,在当地政府和好心乡邻的关心帮助下,他入了学、参了军。“我是从家乡走出去的,这里的山山水水,乡情乡音,一草一木,一点一滴,我都充满感情。工作期间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现在我回来了。”他对记者说。

提起家乡,他总会动情回忆:我就是大别山区的一株庄稼,生与老,都属于故乡信阳。是这片故土养育了我,这种恩情一辈子不能忘!将军不喜排场,平时省吃俭用,崇尚简单自然的生活。他在退休写书之前就告诉家里人:稿费一分都不能动,要全部捐赠给家乡。“我现在退休了,享受的待遇不低,要那么多钱干嘛?把这些钱投入在家乡建设上,是最有意义的!”

报恩从母校开始

家乡、报恩、教育、孩子,这些是记者采访黄学禄将军时,听到最多的词儿。

多年来,黄学禄将军一直关注着母校信阳市一中(现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发展,并多次捐款支援学校建设,多次慷慨解囊帮助贫困校友。

在母校的一次演讲中,他拿出珍藏多年的中学时的照片,满怀深情地说:“人不能忘本,没有一中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应该为母校做一些事情。”

黄学禄将军为母校做的一切,师生们铭记在心。在母校,没有人不知道“黄学禄”这个温暖而有力的名字。

2009年的一天,黄学禄将军接到一位老部下的电话,邀请他回家乡信阳,到商城县黄柏山林场看看。在黄柏山,望着满山茂林修竹和新农村居民楼,黄学禄将军感到很欣慰。但当看到破旧的小学校舍七零八落地分散在各个山沟里时,老将军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去之后,他马上行动。他自己先捐出10万元稿费,然后动员企业家资助。两年后,一座当地海拔最高、距离县城最偏远但又最宽敞明亮的山区小学——黄柏山希望小学落成了。

多年来,黄学禄将军先后个人出资,同时利用个人影响力,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在浉河区柳林乡、浉河港镇等地,修了两条富民路,建成四所希望小学,并多次为学校捐赠图书、电视机、体育器材等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品。

特别的行程 特别的爱

早在本月上旬,黄学禄将军就在想: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今年给家乡的孩子们送什么礼物呢?身在省会郑州的将军和浉河区有关领导联系,征求意见,对方提到了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5月17日这一天,是2015年全国助残日,老将军备了一份厚礼:10万元现金和价值1.2万元的图书、文具、书包,从济南赶到信阳,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

观看同学们表演才艺、打乒乓球,参观学生宿舍……此行,黄学禄本来是专程看望这群特别的孩子的,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群孩子让他深受感动,同样也“教育”了他。他对记者说:“我以前不知道这所学校,作为一名老同志,这次来让我深受教育。特殊的学校,培育出特殊的成果,而这些背后,是老师们特殊的付出。这里的孩子不懈怠,不悲观,更自立,更自强。(这所学校)不光是一个学习基地、培养基地,更是一个教育基地。真希望有更多的师生、家长过来参观,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本报记者 华 唯

见习记者 马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