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唯

见习记者 马迎春

“目前,浉河区教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二是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因此,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我们下更大的力气进行‘两手抓’,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昨日上午,市人大代表、浉河区教体局局长殷世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造成浉河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殷世民介绍,目前浉河区义务教育阶段有48000多名学生,其中进城务工者、驻地部队子女,占了近半数。此外,城市建设中没有留足教育用地也是一个客观原因。据测算,从2014年到2018年,浉河区要新增8400个学位,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殷世民说,一是加大投入,二是调整教育规划布局,三是实行强校托管、强弱结合,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用地。去年以来,浉河区委、区政府投入1个亿资金,置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一次为浉河区增长教育用地300亩。通过改扩建、新建学校,2014年浉河区新增学位1800个,使 “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教育能否均衡发展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殷世民表示,浉河区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学校间差距及校与校之间差距。而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如何缩小城乡学校间差距,一是多招聘年轻优秀的老师到农村任教。在待遇方面,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二是出台倾向于农村教师的优惠政策,如规定教师从评中级职称开始,要求必须有农村工作经验。三是通过评考相结合的方式,把一些教龄达标、工作出色的优秀农村教师选调回城。四是通过开展教研协作区活动,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农村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五是加大对基础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

缩小校际间差距,一是优化学校结构促发展。除了完成信阳一高、胜利路学校和实验小学的整体搬迁,将胜利路学校与实验小学合并以外,还将启动柳林、谭家河乡等67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缓解农村教师住房矛盾。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切实发挥信息教育核心教研组的指导和纽带作用,促进校际间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三是积极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对特色教学发展较好、能够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学校进行以奖代补,逐步探索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新方法。

殷世民最后表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浉河区教体系统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为目标,在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持续推进教育体育事业平安、均衡、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