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本报记者 冯康松

昨日,在市两会上,记者就社会各界关注的信阳经济发展形势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统计局局长张雨。

问:统计是经济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张局长,请您谈谈当前市统计局如何致力于统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答:“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部门的三大职能。市统计局紧紧围绕这三大职能,着力加快构建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用户。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迥异以往的新情况、新特征,搞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成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迫切需要。为此,市统计局把强化经济形势分析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服务全市科学发展大局。

问:2014年,全市经济增长了8.9%,作为市统计局局长,您如何评价我市2014年经济发展情况呢?

答: 2014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市上下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呈现增速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尽管我市经济增速与全省持平,但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质量效益指标增速高于全省。

增速平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产量稳步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118.44亿斤,实现“十一连增”,连续7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畜牧业增长平稳。畜牧业增加值增长5.3%,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增长5.3%、5.3%、4.9%,保持持续平稳增长态势。二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3%,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三是服务业发展稳中有快。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增速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稳增长的同时,我市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全市二、三产业比重达75%,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看,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电子信息、现代家居两大高成长性产业产品增长较快,纺织业、纺织服装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6%,成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扩张的主要引擎。从投资结构看,民间投资比重继续攀升,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从信贷结构看,年末新增贷款接近200亿元,增量居全省前四。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21.8%、29.9%。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2%,增速居全省第五位。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4.6%、21.7%,分别居全省第五位和首位。节能降耗形势良好,万元GDP能耗降低3%,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断面水质责任目标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全省最优。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我市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0.0%、11.1%,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金融资产不断增加,2014年12月末,居民储蓄存款1488.4亿元,增长14%,增速居全省第四位。物价水平涨幅较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持续增加,民生财政支出25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5.1%。就业持续增加,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

问:2014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亮点不少。那么,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哪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呢?

答:2014年,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依然存在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产业结构低端化制约严重。一产占GDP比重高达25.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8、13.1个百分点,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第二,工业基础依然薄弱。目前我市工业化率仅34.0%,居全省末位。同时,钢铁、电力、化工等传统行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近6成,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比重依然偏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核心竞争力不强,成长性快、影响带动力强的大型工业企业明显不足。第三,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8%,为多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面积双双下降50%以上,严重影响了相关行业乃至全市经济增长。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经过长期高速扩张已形成较大基数,加之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增大;受居民收入增势趋缓及消费热点缺乏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难有较大提升;钢铁、电力等传统优势行业生产不景气,下拉作用明显;技术创新不足等,使得我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问:今年一季度已经结束,大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十分关注,请您就此作以分析和判断,好吗?

答:一季度的统计数据还没出来。总体而言,今年前两个月,在全国、全省经济下行、主要指标增速回落较快的大环境下,我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多数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靠前。但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市场需求偏弱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并存的问题依然存在,新常态下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从工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较上年同期和全年回落1.9个、0.3个百分点,高于当期全省2.6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从投资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年增速0.9个百分点,超出当期全省4.1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年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从物价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缓中走低。从金融信贷看,今年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2.1%,高于去年年末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前两个月实现增加值增长39.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7.2个百分点。主导行业贡献突出。前两个月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排名靠前的五大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纺织业等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3.4%,贡献率达到70%。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前两个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0.4%,高于全省18.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1.5%,快于固定资产投资1.7个百分点,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发展势头明显好于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同比实际提高1.6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同比则回落3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凸显,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存,传统动力减弱与新兴动力孕育并行,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困难较大,但我市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依然显著,经济发展潜力依然较大,保持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实现8.5%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前景光明。

问:对于保持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答:按照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一要深入促改革获取更强发展动力。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最大综合效益。二要主动调结构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发挥好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正确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着力夯实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试验,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优化农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加快推进工业发展,重点围绕市里确定的主导产业,用好省里确定要在信阳重点扶持打造五大产业集群的政策机遇,盘活存量促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增量构建先进制造业引领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载体,放宽市场准入,提升开放层次,在电子商务、养老、医疗、金融等领域继续扩大开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物流、商贸、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文化、旅游以及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三要突出惠民生优化发展成果共享。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