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把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大力争取水土保持项目,深入推进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发稿,全市已完成水土保持治理投资2.29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46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275万亩,营造水保林361万亩,经济林77万亩,封山育林130万亩,整修塘堰坝19.9万座,修建谷坊3104处。通过综合治理,植被覆盖率增加20%,土地利用率由50%上升到80%左右,人均收入由500元增加到近3000元,群众生活由贫困走向温饱,并向小康迈进。
严格执法,扩大监管,落实“三同时”制度。为了确保预防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依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县(区)都先后组建了由政府编委批准成立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配合专职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执法工作。为规范执法程序,我市按照要求,市、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都配备了交通工具、通讯设备、GPS、电脑等装备,基本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机构、人员、办公场所、经费、装备“五到位”的要求。为加大《水土保持法》宣传和执法体系的建设力度,我市在各县区先后开展了以落实“三权一案”(监督权、审批权、收费权、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为核心的监督执法工作,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近年来,我市共查处各类水土保持违法案件2527起,累计收缴“补偿费”3254.3万元。并通过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宣传了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维护了法律尊严,提高了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有效地遏制了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
科学筹划,强化培训,监测工作逐步规范。按照水利部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的要求,我市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为开展监测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市、县两级监测机构配备了人员,购置了必备设备,并逐步开展了监测工作。同时多渠道争取水土保持监测经费,尽力争取财政支持,力争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中安排监测经费。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公告制度,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专业培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为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市先后对华新水泥厂、天瑞水泥厂、华豫电厂、京珠高速、大广高速等10多家开展建设单位进行了水土保持监测。同时加强了罗山县监测站点的建设,收集了相关数据,为水利部、省水利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依据。
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我市以新县被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为契机,通过政策驱动,激活内力,把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采取上级项目扶持和“四个一点”(财政投入一点、社会筹一点、个人捐一点、义务干一点)相结合的办法筹集资金,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建设,狠抓全市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产生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新县已完成生态自然修复面积225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已由原来的64.6%提高到75.5%,提高了10.9个百分点,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该县生态自然修复试点于2006年通过了淮委组织的检查验收。
由于治理成效显著,一批先进的小流域受到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表彰。如商城六甲畈、浉河区金牛山小流域被评为“全国先进小流域”。2004年,我市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称号。新县两次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称号,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光山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保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县”,被省水利厅授予“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县”称号。商城县被省水利厅授予“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