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玲家里的客厅并不算小,但当记者昨日走进这间20多平方米的客厅,看到大大小小几十个盛放环保酵素的桶时,却感觉到这间客厅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总共有6000多斤呢!”黄光玲对她的杰作充满自豪,“我是罗山县环保局副局长,因为工作原因,对环保工作格外关注。2014年7月,在一个环保志愿者建立的QQ群里,接触了环保酵素。了解到这东西既能分解垃圾,又能变废为宝,我就开始动手制作环保酵素。”

“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黄光玲说,“按照1份糖、3份厨房垃圾、10份自来水的配比,就可以制作了。”她介绍说,在制作过程中,将有盖子的塑料容器装6成水,将糖倒入水中,搅匀融化,然后将蔬菜叶、菜根、水果皮等厨房垃圾放进糖水中搅匀,把所有的垃圾都浸在水中,将容器密封并置于阴凉通风处,发酵至少3个月后,酵素的制作就算完成了,桶内的液体就变成了环保清洁剂,可以用来洗衣服、洗澡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发酵过程会产生气体,第一个月需要每天搅拌释放气体,一个月后每半个月搅拌释放一次,并保证垃圾都被浸没。

“其实,环保酵素在南太平洋群岛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在制作使用,在南亚地区应用也比较广泛。除了作为清洁剂和护肤品外,环保酵素还能用于农业生产、杀虫等方面。”黄光玲拿着她制作的各类产品告诉记者,“环保酵素已经在我家中被广泛应用于洗涤、沐浴、护肤等各个方面,效果好着呢!”

“我现在做环保酵素上瘾了!正在计划将自己的‘发明’推广开来,在罗山县城先选择部分小区、酒店作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制作并使用环保酵素。”黄光玲说,“因为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有机垃圾变废为宝,使资源得以再利用。”

□本报记者 向 炜 杨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