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工程项目 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走近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本报记者 赵锐 见习记者 丁桂玲

实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是我市2014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近日,记者跟随市政府督察组成员采访了该项目的建设推进情况。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步伐,加强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残疾人康复、医疗、就业、维权、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市共有各类残疾人40多万人,涉及全市1/5的家庭、200多万人口。这些残残疾人中的40%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迫切需要医疗、康复、就业、培训、文化娱乐和用品用具(假肢、助行器、助听器等)方面的服务。但是我市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上与国家和省里要求差距很大,不能满足服务残疾人的需求。为此,2012年12月13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建设信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正在建设中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位于羊山新区,占地面积58.54亩,净地面积40亩;计划建筑面积29998.25平方米。项目共分三期:一期建筑面积16177.36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9149.24平方米,三期建筑面积4671.65平方米;总投资预计9000万元。2014年计划完成一期投资5000万元。

记者在项目工地看到,几台挖掘机正在进行土地的平整工作。市残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已完成建筑设计、土方施工、地质勘探和简易围墙的招投标工作;地质勘探部门完成勘探并出具了报告;设计单位完成了图纸设计,市残联已将图纸送到市图审中心进行审定;电力部门正在对场地内两条高压线进行迁移;市残联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已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下一步,市残联将配合市图审部门抓紧对图纸进行审定,做好土建工程招标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可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就业、维权、辅助器具、托养和文体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有利于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