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沈卫星

在信阳召开的生态低碳城市发展经验交流会,其主题契合了当下时代发展的要求。我来自媒体,相信在座的朋友们会经常看到媒体发布的城市幸福感排行榜。从媒体舆情分析的结果来看,近年来,那些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良的城市慢慢走到了榜单的前面。这说明宜居城市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说明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抛弃了超高速增长模式,慢慢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所以中央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概念,就是要让经济在适度发展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不应是我们为经济发展而付出的代价。因此,中央提出了“生态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政绩”这一期许。

生态是民生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补给。所以,我们在信阳探讨生态低碳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远大的战略意义。当下,我们保护好生态,实现好低碳发展将是一场持久的保卫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保护生态,实现城市的经济低碳化、发展低碳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战略选择。通过交流会,相信各位来宾能够就生态低碳发展形成共识。

(本报见习记者 李 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