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曾几何时,提起信阳,让人们能记住的代名词除了革命老区,就是以“青分楚豫、气压嵩衡”享誉全国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还有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
而今,再提到信阳,已经有了全新的代名词,那就是生态宜居。这座位于河南和湖北两省交界的城市,能够做到可以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这是何其的浪漫?这样的城市,怎能不让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中国休闲城市、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几天前传来好消息,信阳市成功通过全国卫生城市评选综合评审,这是对信阳的又一项认可!
从吹响“生态立市”号角,到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再到进一步提出“生态优势是美丽信阳的核心竞争力”……把生态优势作为信阳发展的三大优势之一,信阳通过下活生态这盘棋,努力走出一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环保造就宜居信阳
河南地处中原,信阳在中原之南,这里南北交融、承东启西,属于气候过渡带,降水丰沛,空气质量优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是信阳人最珍惜的财富。
信阳要发展,该选择什么样的路?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能源消费总量相应增长的不争之实,如何转变传统的高碳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在坚守青山绿水的前提下,信阳努力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我们就是要让信阳的蓝天白云、青山秀水成为客商投资创业、修身养性的乐园。生态优势不仅要联系到农业、旅游业,更要紧密地跟现代工业、新兴产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信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如是说。
短短几年,信阳的工业突飞猛进:泛蓝电子、激蓝科技、深圳家居企业协会、中铁集团、沃尔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信阳投资兴业。如今,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生机勃发。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现代家居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产业集群,既形成了产业发展高地,又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梧桐”栖息了“工业凤凰”,信阳走上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增长后劲十足。
短短几年,生态农业在信阳遍地开花:全市初步形成了深山“林、菌、药、茶”、浅山丘陵“牧、果、养、花”、平原“种、栽、插、加”的区域生态农业格局,呈现出“山上种果茶,山下圈鸡鸭,水旁建猪场,水中养鱼虾”的农林牧渔繁荣的生态农业生产景象。在发展生态茶产业上,全市70%的乡镇产茶,种植面积达210万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
2014年8月,信阳市委、市政府宣布实施蓝天工程,将保护环境议题连续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讨论。在动员大会上,《信阳市蓝天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就影响城市环境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严控,各县区、各管理区分别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拉开了“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序幕。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