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从整体而言,南部山区自然条件优越,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依托灵山4A级风景区和何家冲红色旅游景区,实施乡村体验游,延伸旅游链条;北部多属平原地区,农业相对发达,推动土地流转,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和林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原动力。
“这就是要立足罗山生态特色,南部对接旅游业,北部对接现代农业,一边山水休闲,一边产业致富,实现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规划相衔接。”罗山县委书记许远福告诉记者。
思路虽定,但实施规划又谈何容易?因各乡镇之间自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上规划改造量大面广,没有先行经验作参考,当地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可谓困难重重。
“对此,罗山美丽乡村每一个节点的打造,都综合考虑村庄位置、自然风貌、基础条件、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实施分类建设,一村一策,不贪大求洋,不大拆大建,不盲目、不随意,还组织县里的‘土专家’设计出接地气的方案。”罗山县委宣传部部长邱春梅说。
“土专家”是记者在罗山县乡村采访时听到的一个新鲜词。何谓“土专家”?当记者来到尤店乡钓鱼台时,一副写有“炊烟起,我在村口等着你”的水彩山村壁画图,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县委副书记许震环一语道明:“这画是我们县里的一位退休老师自己画的,他也是我们县‘土专家’的成员之一。”
原来,“土专家”就是指当地住户、老工匠、乡村干部和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等单位的设计人员。“可别小瞧这些人员,他们真正了解罗山乡村,了解村民所需,灵山镇高寨村、楠杆镇田堰村县级示范点建设,铁铺镇何家冲村豫南民居改造等,都采纳有他们的设计意见。”许震环解释说。
在此基础上,罗山县还提出从建设的水平由低到高,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将美丽乡村建设分为环境整治型、清洁家园型、美丽乡村型、旅游目的地型等四种类型:
最基础层次是环境整治型乡村。以沿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沿线分布的111个村庄为主,从治理垃圾、污水入手,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目标。
第二层次是清洁家园型乡村。在全县60个县级试点村中的50个重点村,实施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基础绿化、河塘清淤等建设工作,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建设,并建立常态化的保洁机制。
第三层次是美丽乡村型乡村。在试点村中的10个示范村,保持乡村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实施“四季赏花”工程,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
第四层次是旅游目的地型乡村。以地处旅游沿线的乡村,如何家冲村、董桥村等为主,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有吸引、留住游客的互动景观和景点。
如今,“来到罗山,吃绿色农家饭,住豫南民居,行绿荫幽径,享休闲生活。”这句朴实而经典的话语道出了罗山美丽乡村的内涵。
风好正当凭借力,细绣山川景物新。“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把规划建成后像没有规划。”面向未来,循着“建设美,首先要保护美”的思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罗山特色的新路子,就一定能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豫南特色秀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