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老促会 新县老促会

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面积1612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事处。

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新县曾是以大别山区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革命先辈和老区人民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

新县革命地位重要。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落脚地。

新县红色历史厚重。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吴先恩、张池明、范朝利等43位共和国开国将军,5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留下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由此新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从1926年鄂豫皖边区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到1947年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区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从1927年“黄麻起义”到1947年刘名榜领导革命队伍坚持大别山斗争,这里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坚持斗争红旗不倒。

新县红色资源丰富。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新县留下了众多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地,这里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世友将军故居、曹门革命红学旧址、吴焕先烈士故居等16处省级以及7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地365处。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新县红色文化独特。这里有三个全国第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起飞参加对敌作战,这是红军第一次对敌制空作战;1931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航空局——鄂豫皖边区军委航空局在这里建立,中国人民空军建军史由此向前推进了近20年;1932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这里举行,从此掀开了中国人民军事体育活动的序幕。此外,这里还有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边区第一支红军部队等多个第一。电影《风雪大别山》《五更寒》表现的就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历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词作者就是新县籍共产主义战士程坦,著名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从这里诞生并唱响全国的。新县有“共和国开国将军之乡”“将军村”“兄弟将军”“父子将军”的美谈。

品格高尚的红色文化内涵

新县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品格高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坚守信念,坚决跟党闹革命。鄂豫皖苏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信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坚信中国共产党是穷苦人民的救星,党领导的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敌人一定会灭亡。

二、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把根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党我军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创建苏区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当时在苏区普遍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的政权,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由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为人民群众办事,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苏维埃区域,广大劳动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政治地位空前提高,成为真正的主人。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团结一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三、敢于探索,不断创新,坚持革命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鄂豫皖苏区的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使苏区不断发展壮大。地方党组织和第七军领导人决定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分别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四方面军的“七条”游击原则、红二十八军“四不打”“杀回马枪”游击战术、便衣队的产生壮大,都是大别山军民的伟大创造。

四、勇挑重担,一往无前,一切以革命大局为重。鄂豫皖苏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总是以大局为重,勇挑重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1931年6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南下作战,配合中央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得知中央红军北上,吴焕先等人决定从鄂豫陕根据地北上,迎接党中央、迎接主力红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先念等率领的中原军区部队,拖住国民党军队30余万,有力地支援了其他解放区的兄弟部队歼灭敌伪军。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

五、不图名利,不怕牺牲,把一切献给革命事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鄂豫皖苏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崇高品质,是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大别山区先后有100万人牺牲,仅在册烈士就达13万余人。鄂豫皖苏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工作从来只讲贡献,不讲价钱。

弘扬红色文化的多种举措

近年来,新县加强革命文物旧址的管理保护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努力传承弘扬老区革命精神。

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一是广泛征集革命文物。以实现县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为目标,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和革命文物收集工作,先后征集2000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包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轮毂、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早的《中华苏维埃土地法大纲》、独臂将军陈波1934年的党证等一批珍贵革命文物,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对开展国防教育、丰富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为真实反映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用笔墨记录他们的激情岁月,用镜头再现他们的光辉足迹,先后组织编印了《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新县革命史》《将军县揽胜》等书籍,拍摄制作了《热血丰碑》《让旗帜永远飘扬》,协助拍摄了《大别山劲松》《五更寒》《八月桂花遍地开》《上将许世友》等影视片。三是大力创作红色文艺精品。近年来,新县组织广大文艺创作人员经常开展文艺采风活动,对流传在民间的革命歌曲进行搜集整理,改编了《苏区颂歌》《送郎当红军》《盼望红军早回来》等文艺节目12个,创作了歌舞《歌唱将军吴焕先》《大别山之魂》《不倒的旗帜》《将军路》、小品《许将军探母》、快板《夸将军》等反映新县红色文化和将军文化的舞台演出节目18个,引进吸收歌曲《将军归》、歌舞《绣红旗》等节目6个,为弘扬革命精神丰富了演出内容。大别山干部学院以鄂豫皖革命历史为主要素材打造的情景剧《红色大别山》,已成为新县红色旅游最具特色的一张名片。

二、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先后投入资金1.7亿元,维修了首府路革命旧址群、许世友将军故里、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等80多处。还新建了“郑维山将军故居”“将军石”,修复了“鄂豫皖省税务总局旧址”“高敬亭故居”“红军桥”。2012年,高标准完成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建设工程,同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该县围绕“一城三线”,编制首府旧址红色文化旅游核心区规划改建方案,全力推进“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并建立健全革命旧址安全保护制度,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落实物防技防措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责成文物执法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使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为传承红色文化夯实了基础。现在,有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河南省委宣传部、信阳空军一航院等80多家机关单位把新县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文化部、河南省纪委等把新县定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一是加强对内宣传。在当地媒体开辟专栏,介绍新县籍将军的成长历程和著名烈士的英雄故事;精选50首经典红歌和50部红色影视剧巡回展播。利用机关、学校、社区宣传橱窗,宣传新县灿烂的红色历史和先辈们的崇高品德,在县城中心位置设立红色文化墙,制作相应的宣传展板30余块,制作灯箱广告和宣传牌300多块,打造了红色文化一条街;依托大别山红歌广场,每周举办1-2场红色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县歌舞团深入开展文艺演出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景区的“五进”活动,在全县上下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二是强化旅游宣传。将旅游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300万元以上,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合作,推介新县旅游。通过宣传推介,新县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已成为国家“1231”红色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和目的地。三是借助活动宣传。先后承办、协办了许世友诞辰100周年纪念、中央电视台“重访大别山、建设新农村”特别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暨新县命名60周年、“科技列车大别山行”等活动,为新县弘扬红色文化起到了助推作用。

红色文化助推老区发展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新县各级党委、政府怀着“不发展就愧对先烈,不发展就有负重托”的强烈责任感,把红色文化融入老区干部群众的灵魂和血脉中,凝心聚力,激励斗志,咬紧牙关,砥砺奋进,形成了以发展论英雄的干事创业氛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1983年新县主要经济指标还是“三不过一”,即GDP不到1个亿(7700万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86元)。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9.9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512元、7946元。红色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日益突显、持续升温。

一、用红色文化引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红色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革命先辈的理想。新县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筑红色之基,承红色之志,传红色之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之举。一是用红色基地熏陶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赴县内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清明节前夕,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和在校师生祭扫烈士墓。每年“五四”“七一”等重要节日,在县烈士陵园、博物馆等处,组织新团员、新党员开展入团、入党宣誓。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当义务讲解员、宣传员。每年暑假,都设计有新县特色的“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吃一顿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段红军路,让红色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二是用红色教材启迪人。在党政机关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新县革命史》《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等红色书籍,让大家熟知新县的革命历史。在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读书和县情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学习《可爱的新县》等县情教育辅导教材。同时,在全县广泛开展“弘扬将军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教育和“知我新县、爱我新县”县情教育活动,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和各中、小学校开展革命诗词吟诵比赛、县情知识竞赛和有奖征文活动,使干部群众爱国热情振奋高涨、干事创业激情迸发。三是用红色故事感染人。在县内媒体上开辟专栏,介绍新县籍将军的成长历程和著名烈士的英雄故事。邀请老红军、红流人员和史志方面的专家,讲解录制了《新县县名的由来》《吴焕先火烧祠堂闹革命》《高敬亭虎穴借枪》等30多个红色故事,在电视上巡回播放。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树“校魂”活动,让每所学校选择一名革命烈士作为“校魂”,使师生时刻缅怀学习。广泛开展“红色七月·百场红色电影”巡回放映活动,精选《建国大业》《大决战》《挺进大别山》等一批经典红色影视剧,在县电视台集中展播,并组织电影放映队深入广大乡村巡回宣传,在全县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四是用红色歌曲激励人。经典红歌能够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唱红歌是新县的光荣传统,各中、小学校都开辟有红歌课堂,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传唱革命歌曲,并在课外活动和集会活动中播放经典红歌。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都组建了专门的红歌合唱队伍,定期组织红歌排练。每年国庆节前夕,县里都要从中选调节目,举办一台红歌汇演。与此同时,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了“每周一歌”“红歌之声”等专栏,播放经典红歌。如今,走进新县,就会听见振奋人心的经典红歌,打开电视,就能看到精彩纷呈的红歌节目,唱红歌已融入新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用红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农业在改革中呈现新发展。深化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传,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以茶叶、油茶、中药材、葛根、淮南猪为主导品种,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向农业领域延伸,积极引进雨润集团建设特色种养基地。推进大别山中药生态科技园建设,重点发展铁皮石斛、红豆杉、桔梗等中药材。二是工业经济集聚发展。围绕“产业有特色、企业有特色、产品有特色”的发展目标,打造以医药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健康产业集群,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招商、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全力营造重商、亲商、惠商的投资环境。目前,已形成羚锐、康畈和九龙岭三个园区,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8家。鄂豫皖革命老区第一家上市企业羚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橡胶膏剂药品生产企业,以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该公司“三税”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32.2%,较2012年净增2790万元;吸纳从业人员1.4万人。三是生态经济富有成效。该县树立“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最大发展”的理念,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全县林地面积达179.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76.7%,林木蓄积量达309万立方米。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林地流转,发展板栗、银杏、茶叶、油茶等林果业和大棚蔬菜、苗木花卉、中药材、波尔山羊、淮南猪等特色种养业。目前,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19.5亿元、牧业总产值达到6.9亿元。新林玉露茶、安太山野菜获得国家有机食品标识认证,大别山银杏、淮南猪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识认证,形成了品牌效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四是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作为河南省首批八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新县抢抓国家实施“1231”红色旅游工程机遇,坚持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红绿辉映,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创建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以鄂豫皖红色首府为核心,以将军故里游、革命历史文化长廊游为主线,建立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里等红色景区,以及金兰山、连康山、香山湖等绿色景区,创建1个4A级和6个3A级景区,打造了红色文化、将军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旅游产业组团”,并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全省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3年,该县共接待游客201.6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9.07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30%的农民从中受益增收。同时,该县把红色文化塑造成红色旅游的灵魂,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渠道传输给广大群众,充分发挥了红色旅游教育人的功能。五是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该县在着力发展劳务经济中,特别把涉外劳务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在全国县级率先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和“外派劳务培训资格”,强力推进具有专科资质的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提升劳务人员技能,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增强涉外劳务市场竞争力。新县涉外劳务人员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保持在7000人左右,年创外汇近9000万美元,外派劳务人数、涉外劳务收入、外汇存款余额均居全省县级首位。通过涉外劳务,务工人员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不少人积极回乡创业,创办各类实体5200多家,带动全县10多万人脱贫致富。

三、用红色文化推进城乡建设。该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支撑、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城乡共融的美丽家园。一是着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全县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突出“青山、绿水、蓝天、红城”定位,注重建设品位,强调以人为本,体现山水特色,切实加强土地和建设市场综合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做到县城规划刚性化、建设精品化、管理精细化,形成一街一景、一区一貌的县城建设风格。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城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配套完善县城道路、园林、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改造城区路面60多万平方米,修建主干道路20多公里,县城绿化率达60.8%,人均公共绿地13.7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建设了一座具有豫风楚韵的生态之城、园林之城和宜居之城,展现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独特魅力。二是着力建设美丽乡村。该县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考虑地理环境、群众意愿和资源整合等困素,科学规划了60个新型农村社区,其中重点建设3个市级、18个县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已完成32个行政村和居委会的体制、户籍、社保、生活“四项改革”,4.2万农民实现“农转非”,城镇化率提高到43.5%。加强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工作,实施“山水田园路”综合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全县已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村31个,省、市级卫生村62个,所有乡镇均成为省级卫生乡镇、环境优美小城镇,其中新集镇、吴陈河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

四、用红色文化打造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红色文化传递社会发展正能量。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工程,学前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前四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新县职业高中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产业,大力推进大别山干部学院、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大别山分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把新县打造成全省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劳务培训的基地。大别山干部学院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先后接待省内外各类培训班200多期近12000人次。二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该县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成县医院综合服务楼和120急救中心主体工程,全县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建成169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8.2%。三是倡树文明新风。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县建成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116个,完成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300多个。新县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确定为民歌采风基地,连续两届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县。通过开展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全县涌现出来的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10名道德模范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通过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6个、市级文明单位56个。通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该县涌现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夏树和、全国师德标兵吴祖满、省市道德模范许光、王生瑜等一批道德典型,新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两连冠”,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县是全国首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通过实施“温暖计划”,该县建成全省首家环卫工人爱心食堂和爱心宿舍;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医保范围,为2000多名三级以上残疾人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将1095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城区乘坐公交车实行补贴,对持证残疾人参观县内旅游景点实行免费,对家庭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免收高中阶段学费。通过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办中小学假期电视课堂,让留守儿童沐浴关爱成长,共享优质资源。向阳新村、方湾廉租房已建成使用,解决了176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五是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该县组建城乡社会治安专职巡防队,升级完善城乡视频监控系统,使平安新县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县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为了做好信访工作,该县建立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包案责任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新县被省、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和信访工作优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