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来到,尚未适应臃肿加身的消费者们又迎来了保暖内衣的“采购季”。不过,不同于往年的是,以“塑身”、“保健”、“远红外理疗”等概念为卖点的保暖内衣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各种保暖新材料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高科技的面料也是让人大开眼界。“色拉姆”、“依克丝”、“黄金绒”、“热碳”等难懂的新鲜名词让人看得匪夷所思。

然而,近日不少媒体爆料,这些被商家标榜为采用了高科技材料的内衣,不仅价格翻了番,保暖效果也与普通内衣差距不大。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只是商家的一种宣传噱头,消费者切勿轻信。

然而这些惯之以“自发热”的内衣真的名副其实吗?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其实很多所谓的高科技都是幌子,不过是提高价格和吸引购买力的噱头而已。据悉,目前根据国家用于纺织的化学纤维属名有28种,商家的成分标签上标明的名称如果超出这28种之外,则可能在玩弄新名词。尤其是保暖内衣的主要材料不过有三种,一种是通过棉花和羊毛等加工成的天然纤维,此外还有是在天然纤维的基础上加入化学成分合成的,还有就是从石油中提炼加工出来的纯化学纤维,比如涤纶等。该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面上的所谓“热碳”、“莫代尔”、“色拉姆”等,其实都只是在原来的主要材质中增加一种添加剂,或多或少能起到一些功能性作用,但再有功能也是件衣服,别太相信那些神乎其神的宣传。

据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普通保暖内衣每套价格约为200元,而自发热内衣的价格每套高达400至500元,加厚型的价格更贵,有些甚至上千。无论从品牌还是价格上都让消费者雾里看花。笔者联系了几家网店询问内衣为什么会“自发热”,店家们都宣称售卖的产品里添加了“发热纤维”。

衣服能够发热的奥秘真的在于“发热纤维”吗?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发热内衣基本是利用人体自身释放的热量,再返还给人体,并且只有在相应的温度范围,比如说冷到一定程度或者说热到一定程度时,纤维才能起作用,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只有10—20分钟,最终达到保暖效果,其实还不如多穿一件衣服来的暖和。”

自发热内衣的材料真的能自己散发出热量吗?日前,央视《是真的吗》栏目记者曾针对自发热内衣的发热情况做了一个实验。节目中,央视记者抽样购买了5款号称能自发热的内衣,结果测试后发现没有一款能够自行发热。因此,所谓的“自发热”内衣被证实是个伪命题。

对此,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龚研成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根本不存在能自己发热的纤维材料,这纯属商家在炒作概念,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即便有些内衣真能自己发热,也是因为其采用将人体自身释放出的热量返还给人体的技术,而不是材料本身有发热功能。”

龚研成进一步解释道,一般情况下,发热纤维要通过吸收外来的热源才能转化为热量。以销售自发热内衣商家宣称的色拉姆材料为例,其含有超微粒铁、铜等成分,能够利用人体自身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储存和传导,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并非是这种材料本身可以发热。但是,由于这种内衣质地单薄,其保暖性本身就不如质地厚的内衣,因此人穿着后大多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供色拉姆吸收,所以传导热量的效果就很不明显,这也是消费者感觉自发热内衣与普通内衣的保暖效果没区别的原因所在。

此外,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消费警示,消费者在选购发热内衣时,应查看包装盒是否张贴了黄底黑字的发热内衣标识。该标识明示了发热纤维名称、发热效果和添加比例。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实施之前,消费者购买带有这个企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具有质量承诺性质标识的发热内衣,是比较靠谱的。

(张尚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