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曙光

朋友李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大学三年级了。近日孩子提出,现有的手机、电脑太“老土”了,要李先生出资更换,手机不仅要有MP5功能,还要带GPS导航系统;两年前才买的笔记本电脑也要换性能更佳的型号。孩子说,最好再添一台数码摄像机,既方便外出旅游,也能在同学中显得有“档次”。但李先生夫妇都是普通企业员工,孩子学费都靠省吃俭用而来,再筹钱对孩子“电子装备”升级换代,自然愁肠百结。

和李先生一样,不少家长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也常常会为子女盲目攀比和追求高消费而犯愁。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父母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有的甚至不用孩子开口就送上前去,这样长期下去,就会使孩子们养成攀比、讲排场的不良习惯。

一位家庭心理学家这样说:“给孩子太多会令他们误以为追求物质就是快乐之源。”有调查显示,全国0岁至12岁的孩子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八成的工薪阶层、三口之家,一个孩子的月平均消费竟超过一个大人。

笔者以为,作为家长,对孩子万万不可有求必应,父母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同时,还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一些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讲解古今中外节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细水可以长流,节俭也是财富”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节俭的道理和好处,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