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晓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促进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选择。做好纪检监察机关工作,首先必须切实做好“三转”。

转职能,勘清“责任田”

纪检监察,顾名思义是监督检查,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问责错误。监督检查是业,预防、纠正、惩处是责。“地块清”,才能职能清,职能清才能主业清,主业清才能方向明。偏离纪检监察的边线,“田地”就会荒芜,“蝇”“虎”就会出没,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实立足职责,守住边线,聚焦主业。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三点:一是守土有责不缺位。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既不能漫无边际地全面出击“包打天下”,弱化自己的主业,更不能家懒外勤,只种别人田,荒了自家的地。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坚守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认真负责地抓好预防教育惩处工作。二是专攻主业不错位。厘清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不该管的工作交给主责部门,坚决从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中脱离出来,做依法行政的“裁判员”,而不做具体事项的“运动员”;做权力制度的“守门员”,而不做突破规定的“进攻员”。看死盯牢“运动员”的规定动作,立即纠正违规行为,做公平公正的执法裁判者。硬起铁腕,不许任何权力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公正性,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确保党风、政风、民风的有效好转。三是立稳边线不越位。纪检监察机关锁定监督不放松,做好监督中的再监督,检查中的再监察,不能以此检查代替彼检查,以此监督代替彼监督,彼此不分,界限不清,不知不觉地成了人家的“挡箭牌”,尤其是牵头各项专项治理活动中,对属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纪检机关做到协调不取代、参与不包办,防止由监督主体变为执行主体。

转方式,磨利“种田铲”

明晰了“责任田”,需锋利的“种田铲”,依法依纪是纪检监察机关履好职、种好田的锐利之“铲”。只有握牢法纪这个锐利之“铲”,才能铲除蔓延的荒芜杂草,使“蝇”“虎”无处藏身,尽其拍打。对此,一要执纪监督防“蝇”“虎”。对一般性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处理,坚持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坚持细查细排岗位风险点,尤其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事项,要公之于众,在社会监督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二要执纪问责抓“蝇”“虎”。坚持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苍蝇”拍“苍蝇”,有“老虎”抓“老虎”,有贪必查,有腐必肃,有案必办、速查快办、速战速决。认真对待群众信访举报工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挖掘案件线索,直至抓到“苍蝇”、“老虎”,还百姓一个公道正义。三要执纪检查打“蝇”“虎”。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决策失误的或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一查到底,责任倒究,处分到位。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失职渎职案件,重点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坚持严打“老虎”、勤拍“苍蝇”,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转作风,强塑“种田人”

责任田高效丰产,要有高超技能的种植能力。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纪检监察队伍,就是“责任田”的“种植能手”。软弱涣散、胆小怕事的“种田人”,只能助长杂草蔓延,“蝇”飞“虎”狰。一要为民“种田”。坚持人民利益是第一需求、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精神懈怠、无所作为,口大气粗、以势压人的不良作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民履好职、执好纪、服好务;二要深“耕”实“种”。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创新思维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力戒“胸中无数办法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漂浮作风,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三要专心“耕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带头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尤其在执纪办案中,严格依纪依法、不徇私、不泄密、不谋利,坚决杜绝办“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等现象。正人先正己,断腕抓队伍,对那些不敢担当、胡作非为、利益至上的纪检监察干部,轻则劝退,重则给予严肃处理,强塑“种田能手”、“种田高手”和“种田强手”,确保自家“责任田”丰产高效。

(作者系浉河区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