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10月13日,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在河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个别领导干部面对整治‘四风’问题的规定和举措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不适应,由此产生了‘为官不易’的想法,甚至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对此,笔者谈点感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对“为官不易”应有情况理解。至少有以下三种观点:其一,“当官”不易。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无疑是社会的中坚,无论是选举还是任命,无论是提拔还是遴选,都要优中选优,实为不易。其二,“为官”不易。习近平曾指出,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可见,“为官不易”乃天经地义,是为政者的本分。其三,“履官”不易。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字头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使不少人如履薄冰。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于是,一些人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因此,如何看待“为官不易”,为官易与不易,都在于官员自身,关键在于怎样当官,当什么样的官。如果认为当领导干部就应该吃香喝辣、乘豪车住豪宅、各种“油水”滚滚来,那这样的领导干部确实不好当。但是,如果当领导干部是本着为民请命、为民尽责的态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的领导干部行得端、坐得正,可以挺得起腰杆说话,经得起组织考验,扛得起人民监督。

其次,对“为官不为”应有原因分解。“为官不为”最主要的表现是“理政无良策、行政不作为”。在观念上,崇尚享乐主义,贪图享受;在精神上,消极懈怠,敷衍塞责;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遇到矛盾逃避躲闪,遇到困难绕道拐弯,其结果是贻误了战机,耽误了发展,可谓“为官一任、祸害一方”。从本质上讲,“为官不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

最后,对“为官不错”应有工作破解。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得发展机遇期和攻坚期,迫切需要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奋发有为,主动克难攻坚,切实改作风、敢担当、善作为,当好官,不错位,不犯错,扎实推进“三个河南”建设,使美丽信阳更加出彩。为此,特提出以下五点工作建议:

一是营造氛围,打造“为官作为”的政治生态。二是坚定信念,筑牢“为官作为”的思想基础。三是敢于担当,提振“为官作为”的“精气神”。四是苦练内功,提高“为官作为”的能力本领。五是健全机体,夯实“为官作为”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市人社局党组成员、信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