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大别山“反共总司令”汪宪在动员其部下时叫嚣:“学习刘名榜,坚持二十年!”刘名榜听说这事后,轻蔑地说:“我是共产党,他是国民党,岂能同日而语!”不到3个月,这位“反共总司令”就被活捉。
刘名榜,河南省新县人,是坚持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的著名群众领袖。从1928年参加革命起,刘名榜一直未离开过大别山,经历了大别山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
1946年6月,中原突围前夕,李先念对刘名榜说:“你是坚持大别山的老同志,你应该知道,大别山这块根据地来得多么不容易,如果我们轻易放弃它,就对不起为创建这块根据地而光荣牺牲的先烈。因此中原区党委决定将你留下来,重新建立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坚持地方游击战争。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挑起这个重担。”
“我一定不辜负党的信任。”刘名榜回答说。
“你要是‘革命到底’了,我回来给你树纪念碑!”李先念风趣地说。
随即鄂东区党委书记张体学派人将刘名榜、邱进敏等人召集在卡房回龙桥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原局、中原军区关于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的指示。会上决定撤销原豫东南地委和县区政权,成立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刘名榜任书记。
刘名榜就这样挑起了领导大别山军民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重担。
中原军区部队离开大别山后,国民党调集数万兵力,对中心县委领导下的70余名队员组成的游击武装进行了疯狂“围剿”。逢湾筑寨,遇路设卡,移民并村,重兵驻镇,甚至采取“五户连坐”的措施,企图隔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达到“肃清”游击队的目的。
刘名榜带领游击队想方设法与敌周旋,大雪天在山路或泥泞路上行走,倒穿鞋子,让脚印把敌人引向相反的方向。进山洞时,走在最后面的一个人负责用松枝把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扫平。离开山洞后留下几块银元,以便判断是否有敌人来过。尽管如此,刘名榜还是遇到过许多次危险。一次,刘名榜带着3个游击队员下山搞粮食。他们前脚走,敌人约一连人后脚跟了上来。刘名榜一点儿也不知道后边跟着敌人,当走到牛冲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休息时,刚刚坐定,敌人的尖兵就到了。敌人一见刘名榜,吓得大声喊叫:“刘名榜!刘名榜!”刘名榜见前无出路,(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