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两年前的9月28日,京广高铁信阳东站、明港东站开通运营。从此,信阳到省会郑州只需78分钟,到湖北武汉最快仅仅40分钟,信阳因此融入到郑州及武汉1小时都市圈的辐射范围,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高速旅客列车,不仅速度快而且干净舒适,四季如春,让旅客不再忍受酷暑的闷热和严冬的寒冷。坐在温度适宜、宽敞舒适的车箱内,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享受着高速带来的畅快,使乘坐高铁来身就是一种休闲、享受方式。而高铁快运业务,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和老百姓也能够通过铁路快运发送货物,而且实现了“当日达”或“次日达”。
正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铁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铁也是一把“双刃剑”,每一条高铁的开通,给沿线城市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兴奋。因为,资源的流入与流出的概率等同。
1964年,日本新干线通车后,一些区域加速兴起,而有些地方则快速没落。其中包括很多中小城市逐步走向“边缘化”,人力、资本等要素更多地涌向东京等大城市。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高铁沿线城市在与发达城市的竞争中,如果不能发挥比较优势,城市间不能错位、互补发展,就可能出现“虹吸效应”,原本有限的生产资源反而向发达地区流动。因此,许多城市对于高铁时代的到来是“喜忧参半”,既希望缩短与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更大程度上接受经济辐射,同时,又担忧辛苦养大的“孩子”被大城市“抱走”。
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信阳的旅游客源地半径。然而,“高铁时代”使空间和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对旅游发展而言,也存在“通道化”危险。游客的机动性增强了,自然对旅游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游客到信阳觉得不好玩,乘高铁不到二十分钟,就可以转移到湖北。”我市旅游行业人士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充分,“高铁时代”已经呼啸而来。机遇从不会被失去,你错过的,别人会接住。
如今,显然没有人会去质疑一条高铁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带来的改变。只是,如果不加快崛起,就会被矮化,而高铁开通,如果没有自身的产业,没有自身的经济特色去应对,就一定会被通道化。
找准定位,才能借势高铁。可喜的是,早在信阳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市就确立了“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枢纽、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并积极创建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市,以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中部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同时,我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和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服装纺织、生物制药等高成长性产业。
我们看到,眼下,在信阳高铁站所在区域,一幅“高大上”的蓝图已徐徐展开,3年后,这里将崛起中国信阳手机大厦和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利税30亿元。
我们看到,随着我市一批仓储物流产业集群、机械加工配送产业集群、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家居物流产业集群、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物流产业园区及以大别山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金润国际物流园为代表的一大批物流企业正快速成长,实现把信阳打造成为全国现代物流枢纽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我们同时看到,随着全市13个产业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一大批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绿色食品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正在向信阳集聚。
2014年8月13日这一天,注定成为信阳旅游史上一件意义非凡的日子。这一天,信阳市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两区”)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强调:“两区”创建工作是一项战略选择,是信阳今明两年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市的重点工作之一,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要举全市之力,确保创建目标顺利实现。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信阳没有5A级景区的历史将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宣告结束。到那时,旅游“通道化”危险也会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得到化解。
虽然,高铁并非“一好百好”。火车一响,是带来黄金万两,还是带走万两黄金?这取决于各地能否练好内功。
信阳,正在发挥交通优势并不断提升、放大这一优势的实践中练就自身的内功,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演绎着高铁时代实现弯道超车的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