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9月15日,连续下了数天的秋雨仍没有停歇的意思,但信阳市第42次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协调例会照常在平桥区举行。

自2012年9月市委、市政府建立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协调例会制度以来,这样的例会每两周定期召开一次,雷打不动。

这项制度规定,每次例会随机抽取一个县区作为会议地点,对全市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进行实地观摩和点评,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42次例会,整整两年时间,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深入一线,一次例会一个主题,一次例会解决若干问题。时间始终如一,形式始终如一,会风始终如一。

在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建设现场指挥部,一个称作“晨会”的每日早7点半的例会,自从小镇第一个项目落地开始建设那天起,几乎天天举行,风雨无阻。

这是力量的集聚,这是集聚的力量——产业集聚,聚智升级,聚智发展。

集聚,“聚”出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在短短5年内,全市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形成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集群集聚态势正在形成。5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5%,工业投资年均增长46.9%,工业化加速推进,为信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集聚,“聚”出了产业的发展效率——信阳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天扬光电、博仕达通信、泛蓝科技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信阳,现已集聚电子信息企业86家,初步形成了智能通信终端和智能显示终端两大产业链条,被命名为“中国手机产业基地”。再看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签约企业53家。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小镇目前已建成道路25公里、管网70公里、安置房9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起步区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有19家企业正紧张施工,到今年年底前,(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