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翔 马保群
“民声手机短信平台真为老百姓着想,服务态度好、解答问题准、办理质量高,为老百姓搭建了一条便民通道。”9月15日10时53分,游河乡老庙村周德全向浉河区民声手机短信平台发送短信,反映其2月份购买的农机,手续全部办完但至今补贴没有到位。当天中午12时23分,浉河区农机局局长董涛回复短信:“你好!信息已收到。按上级规定购买农机补贴是分期分批结算,不是手续齐全后,有一户补一户,而是将一批申报的1000余户2000余台的相关资料全部整理、报财政局审核后,再将补贴款打入购机农户的个人账户,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现我局正在向区财政局报送资金结算申请。”看完短信后,周德全表示理解,也非常满意。
小区噪音大,怎么办?供电线路坏了,找谁修……以前要解决这一连串问题,除要记住一个又一个部门的电话外,还要知道什么部门管什么事,这对于老百姓来讲,难度很大。从民声手机短信平台开通以后,群众只要发个短信,就能排解遇到的烦心事,如今这方便、快捷、高效的民声手机短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民声110”。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在市委书记郭瑞民的倡导下,自5月9日开始,我市在市、县(区)、乡(镇、办事处)三级正式开通了民声手机短信平台,成立群众诉求办理指挥协调中心,设立诉求收集、任务分派、短信告知、滚动显示、后台操作等系统模块,集中受理,督办群众反应的问题。平台创办之初,市委明确要求让群众会用、用好这个平台,各相关部门将群众的诉求快办、办好,把群众的诉求、意见的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实现“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可问责”,真正打通了解群众诉求的“最先一公里”和立行立改的“最后一公里”。
为实现最初创建平台的宗旨,市群众诉求办理指挥协调中心秉承“责任、耐心、细致、奉献”的服务宗旨,在全市范围内公布了241部民声手机号码,要求民声手机全天候开机,收到短信后,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反映一般性问题的短信,当天就通过手机短信分级转送或交办给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