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涛
这是一片神奇多情的土地。
这是一首雄浑辉煌的史诗。
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楚,一个响亮的名字,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发轫于上古西周初期,因楚国的老祖先熊蚤(鬻熊)建国有功,为周文王老师,其曾孙熊绎受封建国,都城丹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是为楚。开始时虽为一个子爵小国,但历代楚国国君经营有道,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励精图治,日渐成为一个南方泱泱大国。史载“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
一脚踏进楚国,心都醉了,那是一段多么波澜壮阔,多么动人心魄的历史呵!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一桩桩熟悉的史实,让人如数家珍。风流倜傥的楚文王熊赀继承其父亲楚武王熊通的“大启群蛮”功业,先后灭掉了随国、息国等诸侯国,挥师北上攻打蔡国和郑国,占领了千里沃土。英姿勃发的楚成王熊恽,大力开拓江南,一鼓作气灭掉了十多个诸侯国。雄才伟略的楚庄王熊侣,执政之初,面对复杂局面,韬光养晦,说出了“一鸣惊人”的睿语。他修国政,利兵甲,在邲之战中,一举大败当时北方最大国晋国,饮马黄河,迫使晋国和楚国轮流做诸侯盟主。还曾领军打到东周周天子国都洛阳,并问国之重器九鼎的轻重大小,被能言善辩的王孙满劝回。但他“问鼎中原”之气魄,在历史上却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老子,楚国苦县人(河南周口鹿邑县)。这位道家的创始人,他的“道”,思想丰富幽深,连西方人也望而兴叹。他的“道”,可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着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永恒绝对本体意义。他的学说对中国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唯心、唯物两派都从他那里吸收营养。他的思想学说是上等人学的,中等人和下等人学也学不来。至圣先师孔子对他十分尊崇,问礼于他。回来后,孔子对学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屈原,楚国贵族,《百家姓》说他是楚武王的儿子瑕的子孙,因瑕封于屈邑,子孙遂以邑名为姓,其实他本姓熊。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人才,官至左徒,辅佐楚怀王执政改革。他从关心国家命运出发,提出的“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完全符合当时实情,是十分正确的。但遭到苟安贵族的诬蔑,两度被放逐。悲愤交加的屈原走投无路,含泪写下了不朽名篇《离骚》。在秦军攻破楚都郢都(湖北荆州江陵县)时,万念俱灰,自沉汨罗 江,壮烈殉国。他的爱国情怀激励后来一代代人,成为爱国主义的典范。
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殊不知都是楚神话,或是楚文化的源流。这些神话是力量与勇气的表达,是尼采的“强力意志”精神,是浪漫主义的豪情,学者也叫做“楚文化酒神精神”。由这种精神衍生的“巫”—— 一种放纵性、自由性、民众性的歌舞,“骚”——楚辞,使得楚文化光焰四射,光照万代而不衰。
何等智慧!何等灵秀!何等忠武!
记住楚国,以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南部为核心,横跨江苏、江西、浙江、四川等十一省,疆土广阔,为战国时代最大之国。
记住楚国君主,从熊蚤 (鬻熊)至义帝楚怀王熊心共计四十七世,国祚八百余年。
记住楚文化,记住他的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等,当时与中原文化相互抗衡,而又是相互补充而形成华夏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