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小龙
前不久的一天,5位外地驴友骑着山地车来到信阳市区,他们要到南湾湖旅游,却不知道路该如何走。正在此时,一位挎着摄影包、骑着摩托车的先生从他们身边经过。领头的驴友问:“先生,请问到南湾湖怎么走?”这位先生放慢了速度并热情地说:“跟我走吧,我顺路送你们一程。”
这位先生是平桥区文化局退休干部、摄影家李建设。他正从平桥到市区办事。一路上老李和几位驴友边行边聊。原来,这几位驴友是从南京慕名到信阳旅游的。他们也都退休了,在路上骑了3天车才来到信阳。领头的是队长杨碧峰。他对李建设说:“我们来以前,通过网上查看,知道信阳是个好地方。来到后发现,信阳果然不错,路面干净,绿化也好,既有红色旅游资源,也有山水风光景区,很有发展潜力。”
听南京的驴友这么一说,老李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他给驴友们介绍信阳的鸡公山、南湾湖,新县的许世友……老李多年来背着相机跑遍了信阳的山山水水,说起信阳的旅游景区他如数家珍。
一辆摩托车领着5辆山地车,不知不觉走过了火车站,又走过了良友宾馆,再往西行6公里就可以一路直到南湾湖。可是老李觉得南京驴友对道路不熟,就坚持把他们送到了南湾湖风景区。进景区前,老李又给他们每人买了两瓶水。老李说:“你们到信阳来就是信阳的客人,希望信阳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南京驴友们感动地说:“谢谢,谢谢!你们信阳人真热情,真好!”
队长杨碧峰紧紧握着老李的手说:“回南京后我要好好宣传信阳,宣传信阳山水信阳人,动员我们俱乐部的100多名驴友都来信阳看看。”
老李把远方的客人送进了南湾湖景区。他们走了好远还依依不舍地挥手:再见,老李!再见,信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