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新俊
“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以来,我们积极融入创卫大局,切实履行城管职能,扎扎实实解决中心城区的脏、乱、差、破等长期影响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关切。”昨日,在谈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时,浉河区市政管理执法局局长余洪如是对记者说。
作为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余洪表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抓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带来的机遇,认真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提高认识,坚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城市是区域资源的集中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创新的中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能够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积极顺应区域竞争的紧迫任务。要把创卫当成一项民生工程、小康工程、实事工程迅速推进,改善居民卫生条件,美化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更好地造福市民群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创卫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不断转变,进而提高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预防和消除疾病,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上来。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
当前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为我们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历史机遇,切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市、区对创卫活动的投入,重点加强对中心城区17条创卫样本点道路维修管理,让市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方便快捷;加强对各类临时交易市场、夜市、便民服务点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临时摊位点有地方经营,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就近购物消费,享受低廉快速服务;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建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新增更新垃圾容器,增加环卫工人工资等。二是进一步抓好园林绿化工作。重点加强对浉河北岸景观带样本点的打造,在除草、修剪、保洁的基础上,加强灭鼠、以及防止病虫害工作;加强对区管道路行道树、街头游园绿地管养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突出加强对主次干道以及背街小巷流动类占道经营、市场类占道经营、假日类占道经营、商业宣传类占道经营、出店类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加强对主次干道沿街门店招牌监管的力度,确保规范有序。四是认真做好对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与市交警支队浉河勤务大队共同探索治理机动车辆在主次干道快慢车道、人行道乱停乱放的方法。五是加强对私搭乱建治理力度,加大巡察力度,按照区“三违”办部署,与辖区办事处共同做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
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水平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要立足现有条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提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水平的新途径。
一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环境。要在创卫技术评估阶段继续广泛宣传创卫标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卫主题活动,激发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卫巩固工作的热情,积极营造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环境;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开展对外地创卫成功经验的学习考察活动,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反思自身不足,寻找加强城市管理的新对策。二是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力量。通过前一阶段创卫工作实践,广大干部群众明显感到城市管理力量的不足。区委、区政府专门提出增强城市管理力量,每个城区办事处执法人员要达到40人,农村乡镇也要达到20人标准。要采取措施,确保执法人员尽快到位,切实消除城市管理中执法人员偏少,城市管理难以到位的难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加强与规划、建设、国土、工商、公安、卫生、食安、药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互动机制,畅通信息通道,开展联合办公、集中整治活动;加快推行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设,实行片区管理责任制,以城区主、次干道为基点,划分责任片区,实行片区管理,做到“定岗、定位、定人、定责”,将城市管理的职能分解到各辖区办事处执法队,落实到每一位队员身上;推行城市管理责任承包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制度,辖区街道与驻区单位、店主(业主)签订责任书,明确在责任范围,把城市管理的重任分解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执法队“双重管理”制度,按照辖区街道、乡镇,配设执法队,实行“双重管理”,即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辖区办事处执法队要服从区市政管理执法局对辖区办事处执法队的指挥与调度,区市政管理执法局要加强对街道(乡镇)执法队培训,对每个办事处选调3名优秀执法骨干担任辖区办事处执法队队长、指导员、副队长;建立三级接访机制,设立局、大队、中队三级领导接访制度,积极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执法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