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银
交朋友时,谁都想拿真心去换真情,买东西又何尝不是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历来是做生意的诚信准则。但是,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全国各地查办通报的不法商家却不在少数。
诚信经营、杜绝造假已经是消费市场中舌敝唇焦的一个永恒话题。假商品,欺骗的仅仅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吗?恐怕更重要的是市场运营埋下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吧。假货违心,小则伤个人,大则害国家。市场机制的长效和谐运转,离不开消费者与商家的共同努力。其中,商家又占有主导地位。如果我们商家的牌子硬朗了,信誉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经商财富,商业兴旺,国家必然强大。但是,如果商家贪图小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能事,最终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砸了一个牌子还不打紧,如果扰乱了整个国家的商业秩序,那就事大了。
因此,打假工作,不可小视,刻不容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假商品在流入市场时,没有得到及时查处,假的就会乱真,真货得不到本来应有的“宠爱”位置,最终就会被“淘汰出局”,市场运营也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瘫痪”。
作为消费者,我们庆幸有“3·15”这一天,能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我们更希望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能够天天都是“3·15”。因为,如果天天都是“3·15”,那么假货就会陷入“全民皆兵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