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见习记者 张馨月
为了提升信阳市中心城区供水和内河防汛排涝能力,实现城区水清景美、河畅其流的目标,信阳市政府将内河综合治理、南湾水厂供水管网改造、中心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列入2014年惠及民生的“十件实事”项目。
近日,记者跟随市政府督查组实地了解了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记者一行人首先来到南湾水厂,信阳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的敖总工程师告诉记者,南湾水厂已运行8年以上,水厂配电设施、潜水泵等关键制水设备、设施已经老化,原来制水技术已满足不了国家新出台的制水要求。随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多,城市日常用水需求变大,南湾水厂必须增强供水能力。所以供水管网改造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多供水,供好水。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的新的滤水池正在建设中。据悉,南湾水厂供水管网改造总投资6271万元,项目主要内容为拆除、更换部分供水处理设备,新建16万立方米过滤池,铺设南湾管理区南翔路至新七大道西段4公里输水管道。目前,土建部分正在进行池壁钢筋绑扎、支模板和砼浇筑,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0%。供水管道已铺设近4公里,整个工程有望提前完工,改造后日供水能力将达16万吨。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三里店河与湖东沟两条内河的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据悉,信阳市的12条内河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放渠道。近些年由于污水排放量变大,内河的自净功能有限,内河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浉河水质下降。由于内河长年清淤不力,以至于每到汛期,市中心城区部分地段就会出现局部大面积积水现象,给市民交通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内河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分别是提高内河的泄洪能力和铺设雨污分流管道。负责该工程的永泽公司综合部刘举高指着湖东沟的两岸向我们介绍,“要提高内河的泄洪防洪能力,一方面要扩宽河面,另一方面要砌筑修复河两岸的挡土墙。雨污分流则是指雨水通过沿路的雨水管网收集直接排到河道,而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先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到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后再排到河道里。”
据了解,湖东沟、三里店河计划治理河段总长3.3公里。目前,湖东沟桥、三里店河桥下游两侧挡土墙筑砌、污水管道埋设任务已完成;桥上游砌筑挡土墙230米,铺设污水管道362米。鸡公山大街湖东沟、三里河桥梁西侧1.5公里国防光缆套管施工已完成。内河综合治理和“雨污分流”工程的实施将拓宽河道,提高内河行洪能力,优化河道水质,美化河岸环境,极大改善市区环境。
记者一行最后来到市污水处理厂,查看中心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的进展情况。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是高含水率的液固可燃物,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铬、汞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目前,国内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90%都采取抛弃、掩埋等简单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置方式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周围大气环境、河道和地下水源。信阳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朱总告诉记者,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包括构筑物的建设和购置污泥处理设备两部分。我市计划引进的污泥无公害处理的技术流程包括稀释、调理、脱水3个环节。先在稀释池里用水将污泥稀释,再把稀释过的污泥输送到调理池中,加入各种化学或生物药剂对污泥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过的污泥送到深度脱水机房进行脱水,经过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作为垃圾处理厂的覆盖用土,也可以作为花木肥料和热力发电燃料使用。记者在现场看到,稀释池、污泥调理池和深度脱水机房等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施工,就等采购的设备回来进行安装了。据了解,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土建部分投资为767万元,现已完成年度工程量的51%以上。
南湾水厂供水管网改造、内河综合治理、中心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增强市区供水能力,提高供水质量,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市区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完善城市功能,早日惠及人民群众,推动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