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春
新一轮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实施了十余年,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专家们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并逐渐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作为教学一线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我在自己18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也与时俱进,不断地尝试,大胆地在日常教学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使自己的教学有趣、有效、有用。
不爱深红爱浅红——兴趣激励法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语言导入激趣。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故事、对联、歇后语、顺口溜、笑话、歌曲、诗词等作为开课的导入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如教学《皇帝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丹麦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有一次被邀请参加舞会,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小姐问他,‘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是怎样回答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皇帝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被引入教学情境。
二、课堂表扬激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可见教师的表扬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
三、质疑激趣。“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朱熹的这番话可称至理。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在《万紫千红的花》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质疑,享受解决疑问的乐趣。作者在说明昆虫对花色的选择时写道,“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这一例子符合生活实际吗?从蜜蜂采集活动看,仲春时节,长江以南尽染黄色,只要是晴好天气,蜜蜂就嗡嗡地忙碌于油菜花“黄海”之中,怎能说蜜蜂“不喜欢黄色”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而运用感性材料来验证课文,获得超越作家认识的科学结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语文也就会成为学生的爱好了。
百般红紫斗芳菲——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再加上适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教学中所涉及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合在一起,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开创高效率的语文课堂,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领略文本。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图像、声音等中去领略文本,全面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我在教学《音乐之声》前就带着学生们观看了《音乐之声》,学生通过观看电影了解了影片中塑造的一群各具鲜明性格特色的人物形象,和他们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上《音乐之声》这一课时我不需要对文章做任何分析讲解,学生对玛丽亚修女的性格特点理解得十分准确:她有时很好笑,有时常惹麻烦,生性活泼率真,大胆追求真爱,有童心,有爱心,是一个尽显生活气息的真好人。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哼唱起《音乐之声》中的歌曲: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课堂气氛欢乐而热烈。在对文章主旨讨论时,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地发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远远超过了课文本身,教学效果实在超出预料。这就如德国一位学者曾有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与学生产生最大的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领略文本。
二、利用CAI课件多式样诵读品味,让学生深刻领悟文本。语文课堂上平白的反复诵读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教学中巧妙利用CAI课件,使朗读的形式多样:名人名家范读、配乐朗读、展示情境配音表演……读出新意,读出感觉,读出妙趣。不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更重要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大声诵读的同时也深刻领悟了文本,理解了文本,从而掌握了文本。例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主动解决文中的字词读音问题,尔后播放《安塞腰鼓》的朗读视频,并由我领读。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朗读的行列里,而且越读越来劲,越读越有感觉。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领悟,对文本进行了极富感染力的演绎朗诵,学生也从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深刻理解了“《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的诗性礼赞”。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使《安塞腰鼓》的“火烈”和“诗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利用CAI课件巧妙拓展,延伸文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引申,从而带领学生感知文本,拉近文本与学生直接经验的距离。例如我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时,为了进一步深化文中“舍生取义”这样的中心,利用CAI为学生展示了《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视频,关羽为了“义”放弃利,放弃名,克服重重难关。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我们要知晓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课时分别应该怎样对待,采取什么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百般红紫斗芳菲”。
万紫千红总是春——组织活动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陈旧,与现实生活有距离。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它能补充必修课堂的教学不足,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演讲比赛”“错别字查找”“编手抄报比赛”“语言艺术——广告”“诗歌朗诵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能力训练。学生普遍感到语文原来是这样有趣和实用。所以,我们要让五彩缤纷的花儿绽放在语文的百花园里,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的学习“万紫千红总是春”。
润物细无声——情感体验教学法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要运用情感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优美文字的同时,也能得到人生的教益。激活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学生能感受到母爱的深切和伟大;读海伦·凯勒的《在塑生命的人》,学生能体悟到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赏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学生能领会到信念的美丽和伟大。再现课文中的角色,与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情境往往会让学生激动不已。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移情作用下,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知不觉走进文中人物内心世界,与他们心灵碰撞,从而体悟蕴含在语言文字后面的深厚内涵。《羚羊木雕》一文情节简单,但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刻画入木三分,极精准地刻画表现出人物的心情、性格。拨动读者的神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地攥住精彩的词句,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去理解,或感慨于大人们的重财轻义,或感慨于“我”的无奈、软弱、懊恼。无论何种感触,只要他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便有了一种深刻的体验,教材就教活了。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坚教授曾说:“这轮课程的改革不是一次改良,而是一场革命,因此在中国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回顾课改十余年语文教学的艰难历程,展望今后语文教学的改革前景,我们充满信心地认为:今天的语文教育“最是一年春好处”,语文教师应抓住这大好时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为学生做好一生发展的知识储备,为他们在人生马拉松的过程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春色满园关不住”。
(作者单位:信阳市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