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欧阳照元)今年以来,新县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五大工程”,努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增强发展能力。
软弱涣散村治理工程。该县从县直单位选派28名副科级干部到软弱涣散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干部任期3年,实行“三重管理”,即县委组织部负责综合管理,选派单位负责跟踪管理、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明确选派人员工作目标,任期内达到“五个好”目标,即班子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经济发展好、社会管理好、民生服务好。建立健全选派工作管理考评、激励保障机制,对期满考核优秀人员给予重用。
村级场所建设推进工程。从2014年开始,该县利用3年时间,对全县14个无村级活动场所和32个不能正常使用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或改建。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活动场所建设,新建的每村补助10万元,改建的每村补助5万元。
“四议两公开”拓展工程。2014年,该县在206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用全覆盖,并进一步规范程序。将省委文件中规定的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资源管理等17项内容,全部纳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用范围。今年以来,全县村级组织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村组道路修建、村级场所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等方面的事项1240多项。
“双联三解”深化工程。该县深入推进以“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县乡村三级联动,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破解民生难题”为主要内容的“双联三解”活动,继2013年在每个乡镇选取一个村作为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17个乡镇(区、街道)、206个村(社区)全面铺开。结合党员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党员活动日等活动,重点抓好收集民情民意、梳理意见建议、建立台账、研究交办、反馈结果五个环节的工作,切实增强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村级带头人培育工程。该县着力解决村级党组织书记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的“三化”问题,注重选拔综合素质好、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村级带头人,今年已调整不胜任工作岗位的村级党组织书记7人。建立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并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