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秀敏

电话响起,是一个年轻的声音,阳光的声音。这声音,很让我吃惊。因为她的名字叫王琴。

这是我记忆中很久远,却又难以忘怀的名字。这么多年,我似乎害怕触碰,害怕听到她的消息。

没错,那是1998年,息县文代会上,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姑娘上台领奖,吸引了所有与会人员的目光,她就是王琴。

其时,我刚到息县电视台工作,拥有年轻的嗅觉和打不退的热情。从朋友处听说王琴的事儿,我立即决定采访她。在息县千佛庵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我第一次见到了王琴。尽管有思想准备,我还是被吓了一跳。26岁的她坐在轮椅上,面色苍白,身材瘦小,是难以想象的瘦,如孩童般的小。她看出了我的惶然,温暖地一笑。等到她开口说话,我所有的不自然即刻消失了。那是动听的声音,如诗般的语言,不时伴着朗朗的笑声。她讲她的童年,她的病,她的坚持和她的梦想。我们一见如故。

王琴家境贫寒,11岁才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然而,还没来得及升入二年级,一场名叫“皮肌炎”的疾病差点要了她的命。命最终是保住了,可她从此坐上了轮椅,停止了发育,肌肉萎缩,难以站立,不能久坐,行动不便。总之,一个拥有五彩美梦的小姑娘从此成了残疾人。但小姑娘没有被厄运击倒,她开始了自学,她爱上了阅读,她迷上了诗歌。在常人难以忍受的疾病折磨中,她笑对一切,脱盲、创作、获奖,一气呵成。与她交谈,我时不时为她的口占一绝叫好,为她脱口而出的优美诗句沉醉。她说,医生说她活不了多久,所以,她要开心过好每一天。她说,她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双红舞鞋,穿上它,翩翩起舞……

我们决定为她做点什么。是的,我们,我和我阳光帅气的搭档。我撰稿,他摄像。我们为我们最终想出的好主意激动不已。在溜冰场,王琴真的穿上了红舞鞋,我的搭档推着轮椅上的她,在冰池中滑翔。音乐、灯光,冰池中央,他们一圈又一圈,越滑越快,越滑越美——王琴终于“舞”出了最美的姿态。所有人都停了一下,音乐落处,掌声响起……

那一年,我们制作的专题片《在轮椅上跳舞的姑娘》,获得了信阳市好新闻作品一等奖。

后来,我经常去看王琴。再后来,我有了很多新朋友,去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再后来,那个一直亲切地叫我姐的搭档,那个高大健壮的弟弟,因为心脏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王琴。我不去看她,也不打听她的消息。那些生命难以承受之痛,让我望而却步。

16年了吧?真的偶尔还会想起她。想起她,就会想起我那个早逝的弟弟,那场冰池里的舞蹈。

我说,真没想到啊。她接过话茬,没想到我还活着是吧?我不置可否,她笑了。我说你现在好吗,她说,我去年18,今年16,只是人比黄花瘦。我笑了。她接着说,我现在是真正的皮包骨了,胳膊没有两岁孩子的粗,腋窝处因为拄拐杖已经连皮也没了,不能下蹲,能坐下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我说,可是你的声音还是那么年轻快乐。她又笑了,她说,我感恩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但我没有能力了,只能给大家送去微笑。所以,我每天都要把快乐挂在床头,让它和梦,一样芳香……

她亲切地喊“秀敏”,就像从没分开过的好朋友。她毫不见外地说,我已经拿不动笔了,我有几首诗,只好请你帮我记下来啦。于是,她的诗歌伴着她的声音通过电波传来,我用笔一句一句地记下。她说,我种在院中的红梅开了,侄儿侄女跑前跑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观赏,我就做了这首《福》:“庭院红梅初展容,莺歌燕舞衔春忙。父母安康孙满堂,神仙羡慕笑声朗。”她说,春天的时候,我被推到了田野,看到了一个孩子给田间劳作的父母送饭,就有了这首《收获》:“五月芒种忙,槐花高过墙。娇儿学煮羹,灰脸迎爹娘。”她在《赏花》中写道:“侄女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捧一捧阳光/抚擦在我脸上 说/姑姑脸上/也开花了/很香 很美……”

听着听着,一滴泪,滑落了出来。我们一样的,和岁月一起成长,可我,正为奔波和忙碌黯然神伤,为得到和失去举棋不定。我不快乐,可是,我能说得出口吗?

活着,不是比什么都幸运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