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亮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有一首歌家喻户晓,妇孺能唱,即《大海航行靠舵手》,歌中一句“万物生长靠太阳”,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世上万物的生长不仅靠太阳,还要靠水分、靠泥土。比如,千花百草,松柏杨柳,无不是先以种子入土,在泥土中发芽生根,然后才破土而出,借助阳光得以生长。

人类赖之生存、引以为天的各类禾苗庄稼,自然也是以泥土为母体,在泥土的滋润中成长、开花、结果的。庄稼和泥土的关系,如同儿女与母亲的关系。母亲生育了儿女,泥土滋润了庄稼。人类离不开庄稼,庄稼离不开泥土,泥土是庄稼的地气之源。

庄稼从泥土中生长出来,最终成熟,农民把庄稼——稻、麦、高粱、玉米,收割后置于地上,然后肩挑背扛到稻场麦场上,稻场麦场也是用石磙、石硓反复碾轧出来的,庄稼人用石磙、石舀或木制梿枷一遍又一遍地碾轧捶打,最后把粮食在石碾、石臼或石磨中加工成米粒或面粉,然后食用。一粒种子从胚胎、发芽、出土、生长、扬花、成熟到收割、加工,最终成为人们口中的食物,每个环节都须臾未离开过泥土,人类日复一日、成年累月咀嚼着这种与泥土相伴相生的粮食,须臾也没脱离过地气。

近年来,随着各种科技水平的日趋提高,几乎所有农作物都可以用机械收打,如一种新型水稻联合收割机,集割、收、打、风干、脱粒和加工于一体,在稻田里直接可以把生长在稻秆上的稻粒加工成大米,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人们吃米时少了田野中晾晒、稻场中轧打等一系列环节,总觉得感情上缺少了点什么。其实,缺少的是泥土的滋味、气息以及由泥土滋生出的地气。因此,这些年,当各种不可名状的疾病不断袭向人类,以至高速发展的医学技术远远滞后于细菌的繁衍而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之时,有人说这是吃的各种食物少了点原生态和地气。

庄稼与泥土、人类与地气的关系如此,而诸多身居各种领导位置的领导者们,是否亦应少点峨冠博带、锦衣玉食、抑或高堂明镜、香车宝马,而多到乡村百姓中去接点地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