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时秀敏
台子畈村的老支书胡连勇仍然清晰地记得18年前第一次见到“何会计”时的情景:“骑个破自行车,戴个大草帽,黑红黑红的脸上汗珠子直往下淌,和俺这山沟里的妇女没啥两样!”
这也是“何会计”留给大山里很多群众的共同印象。
“何会计”并不是会计。她叫何立梅,是浉河区农村信用联社鸡公山分社的一名普通的信贷员。因为她心里装着每家每户的一本明白账,大家都称她为“何会计”。当听说何立梅在去年年底被评为“河南最美农信人”,最近又在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信贷员”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信贷员”时,乡亲们说:“‘何会计’真中,她不但是我们的恩人,还是我们山里人的骄傲!”
1997年,刚调到鸡公山分社时,34岁的何立梅被分配担任熟悉的内勤工作。当得知一名从事外勤工作的女同事因为孩子年幼需要照顾时,何立梅主动申请,和同事交换了岗位,成为一名风里来雨里去的信贷员。
上世纪90年代的豫南山区,还相当落后。而何立梅所包的三个村,最近的也有10多里,最远的足有近40里。
每天一大早,她就骑着自己的那辆老“永久”,带上干粮和水壶出发了。不知道路多远她就边走边问,坡太陡她就推着车走路……每到一个村,何立梅就先到村部自报家门,然后走村入户,与贷户见面。就这样,山山岭岭,沟沟寨寨,何立梅用双脚丈量出距离,用汗水搭建起桥梁。短短两个多月,路认清了,人熟了,手中的小本本满满地记下了各种信息。谁家几口人,贷款情况,信用情况,何立梅很快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2000年,台子畈村农民孙软播找到何立梅,想贷1万元在村里开百货店。可是,孙软播家境贫寒,找不到担保人。何立梅经多方打听,主动找到孙软播的姐姐。“咱共同帮他一把!”听到何立梅恳切的话语,本来还犹豫的姐姐打消了顾虑,为孙软播做了贷款担保人。很快,孙软播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如今,他的“两元百货店”开到了深圳。当年的穷小子成了百万富翁。
和孙软播一样,共有36位青年农民先后从何立梅的手里接过了经商贷款,通过开办“两元百货店”挖到“第一桶金”,走出了山沟沟,并把“两元百货店”和超市开到了郑州、合肥、武汉、广州、深圳等全国8个大中城市。
由于常年奔波在外,何立梅根本顾不上家庭。身为教师的丈夫,既要干好工作,还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即便是在女儿出生三个月、嗷嗷待哺的时候,何立梅仍然是一个人呆在离家几十里外的信用社。孩子没奶吃,而何立梅却只能蹲在无人的路边或山边地头,挤出滞胀的乳汁。
何立梅管理的贷款,不良率为1.12%,个人经放贷款不良率仅为0.36%,年均个人收息率在13.2%以上,2002年至2006年,连续5年在11月底超额完成任务,2010年至2012年连续3年超额完成任务。她连续5年个人收息率在浉河区联社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浉河区联社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