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小龙
农谚云:春争日,夏争时。6月,正值夏收夏种的关键时期。记者在息县项店镇李楼村的鸿润家庭农场看到,火辣辣的阳光下,马达轰鸣,收割机、拖拉机正在收割小麦、耕耘土地。麦收之后尚来不及品尝丰收喜悦的农民朋友则忙着平整田块,栽插秧苗。
鸿润家庭农场是曾晓云在2013年组建的。今年还不到50岁的曾晓云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外出闯荡,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已事业有成。但是出身农家的曾晓云多年来一直有个打造生态高效现代农业模式的梦想。就在当下很多农村人离乡进城的时候,曾晓云毅然怀揣着梦想离开城市回到农村组建了鸿润家庭农场,当起了农场主。
都说发展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风险也不小,曾晓云却不这样认为。“做农业赚不了大钱、快钱,不过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肯定不会亏。”曾晓云认为,如果能将流转的土地集中连片,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田示范标准化,提升农业标准,肯定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才是农业的根本和长远发展方向!”
鸿润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方式以土地托管方式为主,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农场全权管理,农场负责提供资金和种植技术培训,对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提供就业岗位,进行统一管理,对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等生产资料统一购买,推行机械化耕作,对产出作物统一回购、销售。这样不仅能保证流转土地农民的收入,还能促进粮食增产,确保原粮产量。
“今年收成还不错!”当记者问及今年的收成时,曾晓云难掩喜悦之情。曾晓云告诉记者,今年农场种植小麦11972亩,平均亩产680斤,比去年同期农户自己耕种时每亩增长110斤、增收130元,农场里的861户农户每户人均增收1650元。“这只是我们经营的第一年,如果农场里都是改造后的标准化农田,小麦亩产能再增加200斤,水稻亩产能增加300斤。”虽然家庭农场才组建1年多,但是曾晓云对于自己的事业信心百倍。
家庭农村的蒸蒸日上让曾晓云的农业梦踏上第一个台阶,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则是:用3年时间实现家庭农场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培养出自己的品牌。建设10万亩至30万亩“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让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成为息县的品牌。
看着眼前一排排孕育着生机和希望的嫩绿秧苗,我们有理由相信,曾晓云的梦想一定会照亮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