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系列重要而密集的法治论述再一次重申,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则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人民法院的工作不仅应着眼于化解个案中的矛盾纠纷,更重要的是通过法院裁判,在全社会树立行为规则,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要在化解矛盾中强调公平正义,不能为化解矛盾而牺牲公平正义。基层人民法院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审理和执行的案件量大、复杂、面广,脚踏实地办好每一个案件,则是基层法院和法官持之以恒坚守的目标。

弘扬法治精神,脚踏实地办好每一案

当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维权意识的日渐觉醒,网络媒体的勃兴助推了利益诉求的多元表达,社会矛盾的多发、高发昭示着权利社会的到来。而人民法院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实上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最前沿,个案的公正处理影响着司法公信、法治权威,并塑造着公众对司法的公正评价。法律观念是抽象的,案件事实是具体的,公众对法律的信赖、对法治的信仰恰恰来自于法院的一份裁判文书,一个案件,一次审理,一份判决对当事人而言就是公平正义的试金石,司法万分之一的失误,对涉案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公众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否则法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法律程序的公开、证据材料的公开,裁判结果的公开才能让当事人和公众清晰地看到国家司法权是否在法律和理性的范围内被运用,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基本人权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以及是否存在司法专横、法官擅断乃至法官贪赃枉法的情形,避免公众的合理怀疑。为此浉河区法院做了大量工作,诉讼服务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诉讼当事人;人民陪审制度引入案件的公众考量;网络直播向公众展示案件审理的一言一行,文书上网接受公众对裁判结果的检阅,微博网评及时回复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多样化的交流沟通拉近了法官和公众的距离。法律审判不再神秘,法律原则和规定成为耳熟能详的案例故事,此外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也重点宣传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涌现的典型,促进社会公众对法官工作的了解、理解和认同。

高举正义之剑,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法院和法官的天职就是公正司法,必须扛起公正天平、举起正义之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加强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恪守审判中立,坚持平等对待。二是提高审判质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和文书关。三是推进司法公开。加快“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让人们群众对司法公开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四是强化监督制约。着力构建职权明晰、运行规范、开放透明、权责统一“四位一体”的监督制约模式,严格法官审判责任,规范司法权力运行。

这些年,浉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用每年办结近4000起案件的事实,忠实履行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敢于担当,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推进司法公开、弘扬司法民主、确保司法公正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梦的宏大主题,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使命,要求我们每位法院人更应该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坚持不懈,求真务实,通过每一个具体案件的认真办理向社会传递公平正义的正能量,为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