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雁雁

一座城可以因人而不朽,一个人也可以因城而永生。城,承载着不同的人生印迹,把流逝的岁月收藏为历史。人,追寻着别样的城市风情,把厚重的记忆演绎得鲜活。

中原自古多名城,也多名人。城与人相映成辉,人与城水乳交融。这有自然的原因,水草肥美、物产丰饶的地方必然围城而居,成为文明的源泉;也是地域的使然,四季宜人,是古来逐鹿之地;更是文化的融合,兼具南北,融汇东西,以包容的心态接纳着四方贤才,透着一种天然的亲近。

商城县,就是中原大地的一处福地。“雾嶂风光,烟水境临湖北北,幢幡峻岭,云山静居汝南南”,描绘的就是这方钟灵毓秀之地。这里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定居生息,夏商为诸侯封地,西周属黄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后属楚,有“吴头楚尾”之称。隋朝置殷城,宋代改名为商城至今。明清时期的商城成了鄂豫皖三省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李贽在人生开悟的年纪到了商城县建立花潭书院。中原文化的深远,湖湘文化的独立,徽派建筑的秀美,桐城学派的隽永,在商城杂糅,使商城县士子辈出,成为河南重要的“人才库”,“其盛也,诗书之声达于巷牖。市有恒贾,野无余力”。

山隔吴楚界,地分江淮流。商城得大别山的神韵,峰奇岭险;受淮河水的滋养,水清流长。黄柏山上奇松成海、飞瀑如练,金刚台下怪石嶙峋、百花斗艳。汤泉池的一泓温泉历久热情不减,流水井的一眼寒泉终日汩汩不息,诉说着这是一个怎么奇妙的所在。

若说商城县是豫南一座宜居的小城,周祖培便是这城里令人怀想的一位故人。他“持躬恪慎,学问优长”,“无忝厥职”,“宣力弥勤”。对这位故人命运的描绘、追索,字里行间那些与人有关的细节、事件、地标,可以使商城县的点点滴滴更易解读。当然,有人说中国近代史不忍卒读,晚清史尤其不忍,周祖培却偏偏生在了那个残酷的年代。

命运不可选择。在一个社会矛盾激烈、大厦将倾的时代面前,周祖培忠于职守、奋力抗争,希望国家、民族能够振兴,希望坚守了多年的信念不致崩塌。他背负着晚清史的沉重,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悲剧,一生之中不可避免地交织在诸多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他七十岁的时候没能退休,没能落叶归根,没能放弃属于他的那座城,孤守在北京。漫天的炮火,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的洋人,逃到河北承德的皇帝,还有城门口投敌卖国的友人之子……梦想破碎,山河破碎。如果死是一种解脱,每个人都能做到,而承受痛苦选择坚定地活着,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晚清史上的文人们有很多无法全节,要么与时代沉沦,迷恋在最后一抹纸醉金迷中;要么与时代激烈对抗,在寻求出路的同时也走火入魔。那些清正善良的英雄们又付出了血的代价,甚至连累了家人与朋友,有些不惜伤害无辜的人。周祖培是不多见的一位既敢反抗又能坚持原则的臣工。经历了白莲教、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酉政变,周祖培不仅始终在政治舞台上稳稳立足,也在普通文人心里获得了“真君子”的称号,可见其人风骨难得。

周祖培并不是晚清臣工中名气最大的,但中国封建士大夫和儒士文人的传统在他身上有着充分的表现,新旧文化的冲击也深刻影响着他。他自觉地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意吸收新文化的营养。他抗拒落后的理念,却又在矛盾纠结中艰难追寻,但依然逃不过历史的局限,逃不过时代的命运。

商城,是周祖培终生梦魂牵绊的一座故城;周祖培,是受商城人文历史浸润熏染的一位人杰。周祖培因商城而成就图谋大业的性情,商城因周祖培而增添丰实厚重的底蕴。故为之序,以记先贤,为商城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