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杨万甫

“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区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漫长的严酷斗争,形成的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建立新中国为目标,以坚持理想、英勇果毅、无私奉献、不胜不休等品质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意志、信念和价值观总和。其具体表现为:

一、“红旗不倒”的精神

对崇高理想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核心所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成为英雄山区始终飘扬的一面旗帜。在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这里先后爆发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商(城)南起义、六(安)霍(山)起义,创建了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了26个县级革命政权,走出了红四方面军这样的红军主力武装。1932年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后,这里又组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奉命北上陕北后,又成立了红二十八军。抗日战争时期,又相继成立了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与大别山游击队共同构成了各个时期党领导下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实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历史性转折,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敢于亮剑”的精神

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充分发挥了性格中的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亮剑”品质,积极进取,不胜不休。纵览我党、我军历史,在大别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共和国两任国家主席、一位元帅、三百多位开国将军。黄(红)安、金寨、新县、六安、大悟、麻城都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从这里走出来的一批共和国将军们,像李先念、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韩先楚、洪学智、王近山、秦基伟、聂凤智、郑维山、李德生、肖永银等,无不是以作战勇猛、作风顽强、意志坚定、敢于亮剑而驰名中外。如著名电视剧《亮剑》中的主人翁李云龙,他是大别山无数英勇善战将帅的综合化身,他们身上的果毅、勇猛恰恰是“大别山精神”中最突出最熠熠生辉的光彩。

三、“穷则思变”的精神

每当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环境到了严酷关头,大别山党组织领导军民善于把握形势变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时调整战略、转换策略、创新战术,可以说“务实求是、穷则思变”是大别山精神的内驱动力。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大别山儿女走上革命的道路,穷是外在表现,思变是内在动力;保存革命力量是原动力,机动灵活地发展壮大自己是生命力。在历次斗争中的正确选择,是大别山共产党人依靠实际敢于摸索的结果,体现了“大别山精神”实事求是、善于创新的一面。

四、“勤劳清廉”的精神

大别山共产党人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廉洁为公,倾听群众意见,忠实为群众谋利益。在鄂豫皖苏区革命政权中,党组织积极采取了以德养廉、教育倡廉、以督导廉、民主促廉、以法保廉、严惩护廉、勤俭守廉等廉政措施,在群众中建立了较高的威信。大别山这块魅力的青山绿水,培育了她无数儿女勤劳的传统和清廉的美德,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在新集建立了中共第一个反贪机构,出现过一生勤劳清廉的共和国总理夫人——邓颖超,也出现过不让子女经商的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等。正是这种勤劳节俭、廉洁公正的作风,使大别山党组织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从而在长期残酷的斗争中,一直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