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浉河区从全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作出了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决策,通过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扩大生态容量,实现间接减排,提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日本政府贷款造林工程。以项目为依托,通过科学规划,连片造林,重点绿化西部和南部山区,几年来累计造林3.3万亩,良好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进一步巩固了大别山防护林体系,达到无山不绿、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结合各乡镇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在退耕地种植经济作物或套种经济林,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长防林二期工程。在重点山区、南湾库区及淮河干支流两岸等生态地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施公益林保护和长江淮河防护林工程,宜林荒山、荒地、荒滩绿化率达91%。

中幼林抚育工程。通过抚育和改造,加快树木生长速度,提高森林质量,使森林蓄积量大大增加,全区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万立方米。

封山育林工程。以水库、河流区域为重点,大力实施禁垦、禁砍和禁牧活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脆弱地带,使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3个百分点。

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在南湾水库周边乡镇大量栽植根系发达、涵养水分强的冠状乔木,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段,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减少生态地质灾害,从而提高汇入南湾水库的水质,确保了信阳市城区的饮用水安全,为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村镇绿化工程。按照村镇园林化的要求,全面普及庭院绿化,完善街道绿化,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全区80%的行政村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绿化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初步实现了“街道林荫化、村庄森林化、庭院园林化、农田林网化”的绿化格局,为构建生态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在淮河干支流以及全区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渠及重要堤防的两侧,分别建设了相应的绿化带,形成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绿化体系。

观光森林建设工程。在城郊、集镇、村庄营造环城(庄)防护林带和城镇小森林、小公园,完善浉河公园基础设施,新建了奥运园、茶之韵等综合性公园,完善提高广场3个,新建广场1个,建成游园绿地40余处。广泛开展单位、居住区绿化,建成园林小区32个,占城市有独立庭院居住小区总数的61.76%,居住区绿地率达32%,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1.5%,85%的行政村绿化覆盖率达40%。

几年来,我区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一大批林业工程项目,林业生态经济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一大批建成的林业生态工程成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银行”,广大林农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全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多年干涸的河流清泉流淌。同时,森林的固碳、降尘、增氧、保水土等生态功能达到加强,极大地提升了生态承载能力,有效保证了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间接减排、绿色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绿色增长之路。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7%,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2013年,浉河区成功进入国家主体功能区省级重点生态区,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称号,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295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在8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程度位居全省第一。目前,浉河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3.3%,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统筹经济与生态、社会发展”这一主题,以发展现代林业为目标,以扩大森林资源和林地生产力为内涵,通过身边增绿、见缝插绿、全民护绿、科技兴绿等措施,充分发挥森林在城市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高,促进经济绿色增长,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原、大美浉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