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翔
2月10日,在信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郑先明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信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从《报告》中我们看到,2013年是我市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我市紧紧围绕勇当中原经济区前锋的战略定位和“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的战略任务,抢抓我省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前沿、生态、民智三大优势,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举措,科学应对和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亮点频现。
亮点一: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初步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0亿元、利税142亿元、利润90亿元,分别增长17.3%、10.7%和16.2%。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增长9.3%,增速居全省第4位。全市财政总收入93.1亿元,增长20.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9亿元,增长22.5%,居全省第5位。预计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2.4亿元。
亮点二:“三化”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57亿元,增长28.4%,增速居全省第3位。预计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9.2亿元,增长31.4%;预计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28亿元,增长21.3%;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协调发展,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和中心城市组团建设全面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发展规划已通过省评审或批复,预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67万。我市荣获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称号,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主食产业化工程,新增高标准粮田76.2万亩,省级示范性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16个。粮食总产量达到117.14亿斤,连续七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实现了“十连增”。
亮点三:对外开放招商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亿美元,增长20.8%。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80亿元,增长20.0%;外贸出口总值2.9亿美元,增长13.2%。全面推进战略合作,成功举办第21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与省直部门、央企和战略投资者签订了一批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已有36家国内外500强企业在信阳投资。持续推进“四一”招商行动,专业化集群化招商取得明显成效,又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户信阳,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效正在显现。
亮点四: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改革。“营改增”试点顺利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村镇银行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户籍、土地、林权、水利等项改革顺利实施。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土地流转、金融创新、专业合作、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作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市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研发基地5家,争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个。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2.5%。
亮点五: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局面。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大力实施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生态保护,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位。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建成传统文化村98个,有4个村被确定为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7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个村进入河南省特色旅游村名录,平桥区郝堂村成为河南省唯一被命名的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
亮点六:民生保障收获新成果。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82元,分别实际增长8.4%和11.2%,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稳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121套,竣工14552套。全市又有1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更是信阳勇当中原经济区前锋大有可为的重要一年,因而,确定好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尤为重要。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下;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目标已经确定,还需措施先行。为了保证预期目标的最终实现,今年我市要着重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增强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完善产业配套,落实服务企业机制,抢抓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和投资促进计划,重点项目攻坚计划和产业集聚区晋级计划,把信阳加快建成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加速构建产城融合,聚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坚持以人为本,有序转移;坚持产业强基,就业为先。以加快建设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信阳实际的科学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聚力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围绕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创新、专业合作、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做优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突出延长链条、完善标准、龙头带动、品牌提升,继续培育发展粮食、畜禽、水产、茶叶、花木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力打造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
——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聚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通过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建设、文化旅游业建设和推动重大项目谋划,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聚力蓄积发展优势。通过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增强信息支撑作用,使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更加明显,投资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发展的后劲也就更加充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力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前沿、生态和民智三大优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最佳机遇期,依托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茶文化节、“光彩事业信阳行”等平台,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聚力改善社会民生。继续以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稳定、扩大就业为抓手,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持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加快美丽信阳建设,聚力保障生态文明。继续深入谋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以及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生态保护,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着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聚力激活内生动力。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按照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意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受到法律同等保护的体制环境。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