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栗 萍

2月10日,在信阳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李敦峰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信阳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报告内容详实客观,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字,却是对我市财政坚持为民理财、促进科学发展的生动诠释,充分彰显了我市财政的职能作用。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 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报告指出,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市财政部门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按照“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总要求,稳增长、促改革、保重点、惠民生,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去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3.11亿元,增长20.3%。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93亿元,为预算的107.6%,同比增长22.5%,增收12.47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04.2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6%,同比增长9.8%,增支27.15亿元,支出规模占全省第七位。

10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共完成44.48亿元,增长19.5%,平均达到4.45亿元。10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共完成256.52亿元,增长9.0%,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3%;县区平均支出规模达到25.7亿元,同比增加2.2亿元,县区级财政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45亿元,为预算的113.4%,增长28.7%。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7.7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8%,增长14.2%,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5.7%。

发挥职能重点突出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

报告指出,2013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重点突出,成效明显。促增长调结构取得新成效,“三农”基础更加稳固,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财政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

民生投入比重大。去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29.63亿元,增长9.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5%。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两免一补”资金7.51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66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45亿元。下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专项资金5823万元。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投入1.32亿元,实现再就业3.6万人;发放生活补助资金9.88亿元,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争取财政补助资金2891万元,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2.86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筹集城镇居民医疗基金1.53亿元,实行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我市城乡居民近780万人。支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财政投入住房保障支出14.26亿元,新开工项目85个、保障性住房22121套,逐步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同时,支持“三农”力度大。积极筹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资金1.85亿元,新解决72.25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问题。统筹整合7854万元,安排整村推进村221个;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606万元、实施扶贫搬迁统筹“十、百、千”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资金3.41亿元,新修农村公路703.1公里、农村公路桥梁42个。投入资金1.85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200万元、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2988万元。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83个、奖补资金9348万元;争取上级资金6000万元,支持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农民增收,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市兑现惠农补贴17.11亿元,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根据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市财政工作与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是:全面贯彻市委决策和市人大决议、意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理财、收支稳健,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重点、注重绩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精细透明、勤俭节约,严肃财政纪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实行零增长,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税收与非税收入政策变动等因素,按照“尽力而为、挖掘潜力、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增长13.0%。在预算执行中将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性支出、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分别有所增长。

2014年财政工作重点分四个方面:注重科学发展,建设发展财政;注重以人为本,建设民生财政;注重资金效益,建设绩效财政;注重依法理财,建设阳光财政。在建设发展财政上,着重推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在建设民生财政上,继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在建设绩效财政上,强化绩效管理,强化“两基”建设,强化债务管理。在建设阳光财政上,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推进规范财经纪律。尤其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加大预算监督力度,加强日常监督和对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培养自律素质,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