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3版)

4.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着力在做大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

大力培育服务业发展主导力量,不断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做大做强高成长性服务业。以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为目标,加快推进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信阳国际茶城、信阳义乌国际商贸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中心、冷链运输、冷链储藏等配套体系,完善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增强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以信阳为中心或重要节点的现代物流网络。围绕构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着力在资源融合、产业升级、市场开发、精品线路打造和公共服务提升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快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创建工作,尽快把信阳建成中国山水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健康服务、会展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区域性会展中心、健康服务产业基地、专业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将这些产业培育成服务业发展生力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新型商业模式,支持电商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和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创新经营模式,发展一批社区平价超市。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业态,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5.强化支撑能力建设

着力在创造发展新优势上下功夫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创造发展新优势。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进淮滨至豫皖界高速公路、息县杨店至邢集高速公路、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基础设施、淮河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8条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新建淮河二桥,争取开工建设明港机场,进一步提升信阳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以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淮干滩区居民和水库移民迁建、小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出山店水库;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南阳—信阳)天然气管道项目和中石化(驻马店—信阳)成品油输油管道项目后续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坚强电网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确保信阳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上半年并网运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重大科技专项引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战略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创建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深入开展政府质量奖和品牌创建活动。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大力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建设,为我市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强化信息化支撑。深化与三大通信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民生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

6.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着力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简政放权、能放尽放的原则,继续清理、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大力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和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深化国库集中收付与公务卡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继续深化户籍、林权、水利、供销和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稳妥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及基本民生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电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管资产为主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非公经济、混合型经济发展。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全面规范推进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工作,探索实行租让结合、分阶段出让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科学配置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证产业集聚区发展、民生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种金融产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城投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区域集优债等发债工作,扩大融资规模。繁荣金融主体,争取更多金融机构在信阳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在重点领域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信阳银行参与中原银行筹建。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7.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着力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上下功夫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努力创造开放新优势。拓宽开放领域。抓住国家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机遇,加快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开放,紧盯大型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建立重点客商跟踪制度,力争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支撑的重大项目。完善开放平台。大力支持和培育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创新升级,加快完善海关、口岸、物流园区建设,全方位打造开放平台。继续加强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在信阳设立地区总部和区域性的研发、物流、销售、结算、后台服务中心。着力办好第22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更大成效。全力办好“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深度谋划,精准对接,力争签约和落户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开放成效。更加有针对性地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链条图谱,分行业制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引进行动计划,组织专业精干力量,深化“四一”招商行动,以龙头企业或重大项目为产业链内核,加快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引进和企业抱团转移的倍增效应。更加有针对性地发挥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作用、商会协会的桥梁作用和统战系统及工商联系统的依托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努力引进一批高端和高成长性项目。更加有针对性地强化项目落地,完善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择地落户和评价奖惩机制,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入产出率,确保更多项目在信阳扎根开花结果。

8.加快美丽信阳建设

着力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信阳。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继续加强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深入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加强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生态廊道等工程建设,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提升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全年完成造林33.8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35.5万亩。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加强PM2.5监测治理,继续推进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农村水源污染治理和土地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禁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发挥公共机构和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强化环境容量控制,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当地容量挂钩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全面推进节能降耗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示范工程,加快新型保温建材开发应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生态文明长效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9.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更加重视就业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加大困难就业群体帮扶力度。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教攻坚工程、技能人才回归工程。加快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更加重视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争取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7749套,基本建成15532套。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创新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事业。大力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更加重视扶贫开发。解决50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安全和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用严格的标准、严密的监管、严厉的惩处、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