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风初度马蹄扬,大地神州齐欢畅。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前沿、生态、民智优势,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在2014年信阳市“两会”召开前夕,本报连续推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的信阳定位》等系列报道,为信阳发展鼓劲,为老区改革壮行。
□本报记者 赵雪峰
当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奋进号角在中原大地上吹响,在位于大别山北麓、长淮两岸的广袤田野上,信阳老区人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在“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之路上悄然前行,蓄势待发,为中原崛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中原崛起 “前锋”有为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大舞台上,好戏连台,佳音频传。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的信阳更是站位全局,发挥前沿、生态、民智三大优势,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早在2011年的市四次党代会上,我市就明确提出了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在2012年的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确立了“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的信阳发展战略定位,着力打造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枢纽、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并积极创建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市。正如市委书记郭瑞民所言,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和战略重点,找准信阳定位,明确我们的目标和任务。信阳的目标就是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
一年来,信阳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粮食生产战胜严重旱灾,总产量达到117.14亿斤,实现了“十连增”。在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评比中,信阳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市。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1500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90亿元,财政总支出突破3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22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2家。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
一年来,信阳加快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全市“十大项目”共完成投资146.98亿元。建成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33个,完成投资48.66亿元。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已进场开建企业10家;天扬光电液晶模组生产线由2条增加到13条,伯皇IT产业园、深圳手机产业园开工建设,信阳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已经落户;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潢川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得到省政府重视和支持,正在积极推进;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信阳海关即将通关运营,明港机场即将开工建设,信阳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
一年来,信阳加快发展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我市在持续提升前沿、生态、民智三大优势的同时,着力抓战略、谋长远,《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年-2020年)》正式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进入国家战略研究层面,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
这些简单的数字、事件的罗列,叠印出的是老区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生动画卷。我们欣喜地看到,信阳经济发展正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科学定位 勇当前锋
对于发展的机遇,勇敢、智慧的信阳人从不放弃。在蕴含着中原崛起新机遇、孕育着河南发展新希望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作为“老、边、穷”的信阳如何准确定位、打造区域特色?市委四届一次会议提出: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乘中部崛起之势、借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力,准确站位,加快融入,积极作为,乘势快上,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为总体战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信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可持续性更强,努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
市委明确指出,准确站位,就是要全面审视信阳的发展基础,突破“边缘”的思维定式,突出“前沿”的发展理念,强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功能,发挥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放大信阳拥有京广、京九、宁西“三个通道”和根亲文化“一个纽带”的作用,构筑中原经济区深化改革的前沿、扩大开放的前沿和承接转移的前沿。
具体如何做?市委书记郭瑞民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乃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发展机遇,是历史责任,也是现实考验,我们必须积极作为,而且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作为河南的南大门,信阳是中原经济区中距离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最近的地方。按照国务院《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信阳处在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的结合部,处于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腹地,北可融区、南可靠圈、东可入带,既可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接受辐射带动,又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在区域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正如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所言:信阳的战略定位,是在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发展机遇、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原经济区战略布局、符合“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需要。从自身优势来看,信阳有交通区位带来的前沿优势、生态环境带来的后发优势、资源富集带来的成本优势,为全面建设“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产业战略转移的机遇和政策叠加的机遇,为信阳全面建设“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更不可忽视的是,通过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信阳具有了较强的实力、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后劲,为实现信阳的战略定位提供了支撑条件。全面建设“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实质上也是解决信阳市新型“三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问题。要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必须坚持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突出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
闻“机”起舞 挺起脊梁
有人怀疑,作为革命老区、国家连片扶贫区的信阳,靠什么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市委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信阳经济实力弱,弱就弱在工业上。没有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支撑,信阳必须补齐工业“短板”,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强化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
像渔民珍惜鱼汛,信阳人以极大的热情追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抢抓产业转移历史机遇,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大招商活动。
于是,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全民招商”等一时成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词汇。市里招商大会开到乡镇一级,全市上下都拿出了“拼”的精神,提高了“抢”的能力,打响了招商工作持久战、攻坚战、总体战。市、县(区)遵循“四一”招商工作法,即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领导带头招商、市县乡三级联动招商、千名干部离岗招商。长三角、珠三角等全国重点招商区域一时遍布信阳招商人员的身影。
(下转02版)